康复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临床疗效的统计分析及思考

来源 :江西省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一届赣鄱国际康复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康复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8例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记录作统计分析和比较其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皆有疗效,但早期介入康复组的踝背屈活动度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非早期介入组.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康复宜早期介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对其功能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康复训练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而对照组消极对待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能力恢复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训练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发病后一年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功能能力恢复总有效率是90%,对照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是65%,观
目的:探讨一种功能性肌力训练带后拉法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使用一种功能性肌力训练带的单根后拉绑法进行训练,训练前后分别评估Berg量表、"站起一走"计时测试及单腿站立测试.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Berg量表评分、TUG计时、单腿站立时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训
目的:观察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我科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40例进行观察,分成2组,治疗组(20例)用翔宇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针灸.对照组(20例)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针灸.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吞咽障碍分级1~5级依次为0、0、40%、25%、35%,治疗后依次为45%、25%、20%、1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良好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分析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研究与进展,连续康复护理为患者提供多角度及全方面的护理服务,尽量帮助患者克服对治疗疾病的恐惧,提高护理舒适度,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增加治疗配合度,以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力恢复健康.
目的:分析康复科16例偏瘫患者跌倒特征,探讨偏瘫患者跌倒的相关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跌倒防范措施,加强现场临床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方法:调取(2015年-2017年)康复科16例偏瘫患者跌倒数据,通过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分析,找出跌倒的共性特征,并采取合理有效的跌倒防范措施.结果:通过人、机、料、法、环管理分析模式,加强护士培训、规范病区锻炼环境和设备、人员管理,减少类似"跌倒"等不
目的:观察对比经络诊查选穴法与辩证取穴法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和研究设计,共收集80例患者,并采用随机对照入组的临床研究方法,进行分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以经络诊查发现的异常经脉的腧穴选穴为主;对照组常规辨证选穴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组第1疗程均每天针刺1次,第2、3疗程2组均2天针刺1次.观察疗效,结果:匹兹保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讨论的ES在预防和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患者肩部半脱位的影响。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已经提出一系列的治疗,如吊索和手术治疗。电刺激(electricalstimulation ,ES)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在中风治疗肩部半脱位ES涉及使用电极传递电流的皮肤,这将导致肌肉收缩。电刺激通过刺激皮肤建立了电流通道,刺激了低运动神经和肌肉纤维,使之可以模仿肌肉生理学变化的产生的随意收缩,通过改变参数而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偏瘫患者病房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提高偏瘫患者病房功能锻炼依从性,拟定活动计划,分析影响偏瘫患者病房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原因,制定对策进行整改,比较患者依从性、自我效能、生活自理能力和患者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在提高偏瘫患者病房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结果:本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偏瘫患者病房功能锻炼依从性.结论:实施品管圈后,提高了偏
膝关节控制障碍是引起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种状态可导致膝关节承重反应差,支撑期稳定性降低,步行速度变慢,影响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严重影响.一般认为膝关节稳定的因素包括肌肉的力量、屈伸肌的协调、本体感觉等,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则会表现出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运动控制异常和感觉异常,从而影响到膝关节的控制.与常规单一的训练方法相比较,综合考虑
物理因子治疗是在神经系统损伤中较常用到的治疗方法.近些年来,中医传统康复中的针刺、灸法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疗效.本文从物理因子中的低频电刺激疗法和中医传统康复中的针灸疗法对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通过配合治疗观察,对神经源性膀胧膀肌张力低下、收缩无力有显著改善作用,并对有残余尿增多、膀胱容量大、尿流率降低、膀胱顺应性降低的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