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坝体地质结构与稳定性初步分析

来源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抗震减灾专题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纪念“5·12”坟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文作者将汶川大地震堰塞湖堰塞坝地质结构特征和堰塞坝稳定性分析方面的粗浅认识进行初步总结,希望对今后堰塞湖风险评估和治理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以机床为应用案例介绍了公司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TIA)在6轴双面3坐标组合机床的应用.设备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7-300 CPU315-2DP作为主控制器,上位机采用研华一体式工控机PPC154T,内装Winccflexible 2007 Advanced软件,为确保通信连接的稳定性用通信处理器CP5611以187.5kbit/s的速率连接至CPU315-2DP的集成MPI接口.同时CPU315-2
S7-300PLC系统在工业过滤除尘系统中的运用,极大地节省了项目的开发时间和成本,实现了客户、公司的双赢。西门子公司PLC硬件系统的可靠性和低维护率,使以其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表现相当优异。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以来,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共派出30多个调查小组,分别深入汉川、映秀、北川、青川、彭州、绵竹等灾区第一线,对沿线公路灾害进行实地调查。取得了十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也多次参加地震灾后调查研究,本文对所调查的公路路基边坡的典型震害作一简要分析。
在前期对汶川地震活动构造和映秀-北川断裂带地表破裂、彭县-灌县断裂带地表破裂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震后地表破裂为出发点,在利用全站仪和GPS对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地表破裂进行精确测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映秀-北川断裂、彭县-灌县断裂、小鱼洞断裂和擂鼓断裂的空间分布与展布规律,分析小鱼洞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彭县-灌县断裂和擂鼓断裂之间的组合关系,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的平面组合样式主要显示为
本文作者曾参与了紫坪铺水库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工作,本文将简要回顾当初的预测意见并对紫坪铺水库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论证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调查与分析桥梁的震害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建立正确的抗震设计方法、采取有效抗震措施的科学依据。因此,本文调查和分析了"5·12"汉川大地震后灾区混凝土梁式桥在地震中的典型病害及成因,对提高桥梁抗震设计,增强桥梁抗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自5月中旬开始,作者所在课题组开始对严重受灾的县市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考察震害及地震对工程结构的破坏。本文拟从高原大桥的震害实例入手,结合虹口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分析高原大桥的破坏机制,为灾后重建和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分析了地震堰塞湖的形成、分布及其危害,探讨了堰塞湖的排险处置和安全度汛措施,并阐述了堰塞湖的后期治理工作。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Ms8.0级强震,强烈震动引起绵远河两岸山体发生大规模滑坡,河道堵塞,通过航拍共发现8个堰塞湖,其中一把刀堰塞湖风险级别为中危。本文对一把刀堰塞湖的工程地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设计实施了排险处理方案。
地震堰塞湖是由地震活动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壅水而形成的天然湖泊。本文阐述了“5·12”地震堰塞湖产生的背景,对堰塞湖的风险评估等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地震堰塞湖的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