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上唇唇裂术后瘢痕形成中p38MAPK与Smad信号交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drz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兔上唇唇裂术后1 周在瘢痕组织局部注射腺病毒干扰靶基因的表达,检测兔上唇唇裂术后瘢痕形成过程中p38MAPK 与Smad 信号通路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研究方法:在术后1 周进行瘢痕组织局部p38MAPK 基因沉默腺病毒注射,然后在术后3 周获取标本,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 检测Smad2、Smad3、phospho-Smad2、phospho-Smad3、p38MAPK 及phospho-p38MAPK 的蛋白和mRNA 的相对表达水平.研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术后1 周组的phospho-Smad2、phospho-Smad3 及phospho-p38MAPK 蛋白水平降低,Smad2、Smad3 及p38MAPK 的mRNA 表达水平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抑制p38MAPK 表达可能通过TGFβ1 介导的Smad 依赖型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兔上唇唇裂术后瘢痕形成过程中p38MAPK 与Smad 信号通路存在交互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研究单侧唇裂修补术中鼻底处三角瓣不同旋转方向对鼻小柱高度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198 单侧唇裂患者,均采用改良Millard 法或华西法实施单侧唇裂修复手术时鼻底三角瓣旋转至患侧鼻小柱内侧,作为鼻小柱一部分.对照组为2017 年2 月-2018 年1 月的102例患者,唇裂修复采用改良Millard 法进行手术时鼻底三角瓣旋转至患侧鼻底.研究组为2017年2 月-2018 年1 月的96
研究目的: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手术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手术对上腭裂隙内骨再生情况的影响.研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 年4 月至2016 年4 月的50 例唇腭裂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简称白球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以及牙弓前段、中段、后段宽度、腭部面积、腭部裂隙宽度、牙槽突
研究目的:观察点阵CO2 激光早期控制唇裂术后二期整复术术区瘢痕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对43 名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病房接受唇裂术后鼻唇畸形二期整复术的患者,早期采用点阵CO2 激光治疗6 次,治疗间隔均为1 个月,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3 个月,总有效率90.7%,其中显效率25.6%,无效率9.3%,无一例患者出现明显并发症研究结论:点阵CO2 激光在早期控
研究目的:比较标志点注册和表面注册对导航辅助下颌骨修复重建精确性的影响 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8月-2016年10月因单侧下颌骨缺损进行数字化外科辅助修复重建的表面注册患者26例,标志点注册患者4例,分别比较重建侧与非重建侧各解剖标志点的位置和角度变化的大小,测量指标分别有:下颌体长(Go-Gn)、下颌角角度(Ga)、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高度(Co-Go)、下颌角宽度(Go-Go)、
研究目的:检测TP53在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中突变情况,探讨TP53 截断突变能否作为生物标志物筛选诱导化疗获益患者. 研究方法:纳入我院2008-2014年收治的101例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肿瘤及正常对照新鲜冷冻或石蜡包埋样本.采用Ion Torrent PGM 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突变识别及注释,采用SPSS 2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
研究目的:该研究以偏突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传统模型外科术前设计、数字化手术设计两种方式,来进一步探究偏突颌畸形在颏部矫正准确性.研究方法:回顾2016 年9 月至今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并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偏突颌畸形患者,划分为模型外科组(A 组)及数字化设计组(B 组).将入选研究的A、B 两组偏突颌患者术前CT 以DICOM 数据的形式均导入至Materialise ProP
研究目的:介绍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虚拟手术计划设计和模拟,在术前经精确匹配选择形态与缺损上、下颌骨吻合的供区移植骨部分,以指导手术中血管化骨肌皮瓣的制备和上、下颌骨塑形和固定重建的方法 研究方法:2009年6月~2011年1月,术前用Surgicase 或Mimics 软件进行虚拟手术计划设计、模拟和预测颌骨的切除手术,选择形态与缺损颌骨精确匹配的供区移植骨部分,根据虚拟手术计划采用快速原型技术制备
研究目的:解决双颌手术中下颌优先策略应用的临床相关问题研究方法:选取40 例均接受双颌手术的颞下颌关节不稳定尤其有双重甚至多重咬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实验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19 例(男7 例女12 例),对照组21 例(男9 例女12例),实验组采用下颌优先的手术顺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先上颌后下颌的手术顺序.纳入实验对象均接受数字化手术设计及3D 打印手术导板进行手术,术后即刻全头颅螺旋CT
研究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在全麻的基础上于术区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患儿术后伤口疼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住院的173 例需要行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根据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成对照组(85)与实验组(88 例),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区加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术后患儿的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哭闹次数、哭闹时长及术后当日
研究目的: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初步探究中国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的生命满足感及希望特质现状,为唇腭裂临床心理干预的发展方向及优化策略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250 例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就诊的9~18 岁唇腭裂患者作为患者组,以及262 例就读于成都市中小学的9~18 岁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各自随机抽取一半人数完成生命满足感问卷(Satisfaction With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