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lerstx基因缺失弱毒菌株的构建与免疫

来源 :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l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157:H7感染是重要的新发食物源性传染病,主要致病特征之一是能引起人肠上皮细胞特征性的A/E损伤.A/E损伤主要是由LEE致病岛所编码的毒力因子所引起,ler是LEE致病岛毒力基因群的中心调节基因,对LEE致病岛所编码的毒力因子有正调控作用.O157:H7另一个毒力因子是由整合到染色体上的原噬菌体编码的Stx毒素.本研究以O157:H7 86-24为始发菌株,利用自杀性质粒pCVD442和同源重组的原理构建了O157:H7的ler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并利用噬菌体消除技术筛选到消除了编码Stx的原噬菌体DNA的菌株,构建出了O157:H7 lerlstx基因缺失突变弱毒菌株,并对该菌株的Vero细胞毒性、小鼠模型的安全性以及乳鼠的被动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157:H7 lerlstx基因缺失突变菌株丧失了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并丧失了对实验小鼠的致病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乳鼠被动免疫保护性实验表明,用该菌株免疫母鼠后,乳鼠通过吸吮母乳可以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保护作用.因此本研究所构建的O157:H7 lerlstx基因缺失突变弱毒菌株可作为预防EHEC O157:H7感染的疫苗候选株,为最终研究制出O157的基因工程菌苗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其污染的现状,综述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措施的类型、原理、优缺点,并对修复技术的研究趋势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对源头产地农田的生态安全性进行及时的预测预警尤为必要.基于先进的WebGIS平台,使用B/S结构模式,集成开发了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农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农业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CNKI全文数据库和引文数据库,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检索,对检索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表
通过室内淹水培养试验,初步探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pe+pH值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对Cd的活性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后土壤的pe+pH值显著下降,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满足倒
聚烯烃包衣肥料(简称POCF)是一类热塑性树脂包衣的控释肥料,它与其他缓释肥料如硫、蜡、矿质包衣肥等有着很大区别。普通缓释肥养分的释放是依赖于水的溶解作用,或者依赖于微
采用奥德姆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盘锦稻田养蟹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稻田养蟹可更新有机能利用比率、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能值可持续发
本文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K 326)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利用定位法,研究了种植不同冬绿肥品种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绿肥处
为调查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在野生动物蝙蝠中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利用FITC-Protien A与FITC-Protien G混合物作为荧光二抗,以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我国5个省/自治区的10个
为了提高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的保护力,本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6种主要致病因子蛋白:rApxⅠ、rApxⅡ、rApxⅢ、rApxⅣ、rApfa和rOMP.设立
采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应用PCR的方法直接从广东分离株大肠杆菌O157:H7 021210的基因组中扩增出eaeA基因的完整阅读框(ORF),得到了一条大小约为2800bp的特异条带.T-A克隆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