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坦病毒核蛋白的重组表达及其免疫印迹法在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第八届传染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L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昆虫细胞中表达汉坦病毒S基因,表达产物作为诊断抗原,用于检测血清中抗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IgG. 方法:PCR扩增HV-Z10株NP编码基因,基因工程方法构建NP编码基因昆虫表达系统rBAC-Z10S-TN.间接荧光法了解rNP表达及与特异性免疫反应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NP.SDS-PAGE观察纯化情况,建立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样品,并与常规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比较. 结果:rBAC-Z10S-TN高效表达rNP,提纯rNP SDS-PAGE显示单一蛋白条带,此抗原仅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起反应,而与正常人及其它发热病人血清不起反应.经双盲试验,两法检测疑似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43份,符合率为97.8%. 结论:成功构建了HV-Z10株NP编码基因高效真核表达系统.所建立的免疫印迹法检可作为HFRS简便、安全、敏感、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渭南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特征.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qPCR)法,对1019份疑似手足口病标本进行核酸分型检测.对2例EV71型标本VP1片段进行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1019份疑似手足口病标本中,其它HEV阳性率最高,为26.89%(274/1019),流行时间以5月-10月为主,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HEV阳性
目的:布鲁氏菌病是人兽共患,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对畜牧业生产、畜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布鲁氏菌易经皮肤、粘膜、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是感染实验室人员最常见的病原细菌.本文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实验室布鲁氏菌病感染.方法: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根据医学、微生物和生物技术实验室实际,列出预防和控制实验室人员感染的5个主要因素,结合自己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经验和文献资料,对实验室人员、
本文对四种用于粪便提取基因组的试剂在艰难梭菌提取效果进行比较,以针对艰难梭菌毒素基因tcdA和tcdB检测的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为依据,从中找出适用于艰难梭菌快速检测的核酸提取试剂.结果发现四种试剂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BIOBASE 85.7%、100%、100%、97.7%;MK 100%、 98.8%、 93.3%、 100%;QIAGEN 85.7%、 100%
目的:依据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别优选出高发季节和低发季节预警模型的最佳预警阈值,分析季节性对传染病预警模型阈值设定的影响.方法:按照C2预警模型原理,设置12个备选预警阈值,依据松江区2015年水痘聚集性疫情资料,分别优选出全年、高发季节、低发季节的C2模型最佳预警阈值,通过预警阈值的灵敏度(Se)、假阳性率(FAR)、预警及时性(TD)分析传染病季节性对预警模型预警阈值的影响.结果:2015年,松
目的:以西城区HFMD发病趋势预测为例,研究时间序列ARIMA季节乘积模型在传染病管理早期预测预警中的价值.方法:用西城区2009年1月到2016年12月HFMD的月发病率建立ARIMA季节乘积模型,并对2017年HFMD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西城区HFMD发病率预测模型为ARIMA(1,0,0)(1,1,0)12该模型的参数估计具有统计学意义,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Normalized BIC=2
目的:了解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工作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市朝阳区67家传染病网络直报医疗机构以普查的方式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全区网络直报工作开展以来,设备及人员配备已渐规范化管理,但需加强社区医院的人才队伍及配置;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门诊HIS系统,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与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对接;疫情监测数据分析机制已经形成,但疫情数据
目的:检测与分析河南省2014-2016年登封市布鲁氏菌生物型别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特征,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监测,暴发预警、溯源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集试管凝集试验(SAT)阳性病人静脉血10ml,双相血培养瓶分离培养,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AMOS-PCR鉴定4种布鲁氏菌型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和BioNumerics6.0软件进行分子分型与聚类分析.结果:阳性病
针对当今世界新发传染病频发现状,本文以统观全球的宏观视角,以腹泻病毒为线索,以日本猫岛为假设起点,将各领域的科学发现联系成一个整体,探索了病毒从独立自然疫源地的动物到引发人类传染病全球流行的可能的不完全过程:潜伏于地球一隅的病毒在多种因素驱动下,跨越种属屏障,可能通过多种介质从海陆空多方位侵袭人类,传播过程中会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影响,进而发生特性改变或实现远距离播散.随后,探索了各学科研究方向及其
目的:为了解乐陵市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按发病日期、本县区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乐陵市艾滋病发病情况,分性别、分年龄、分地区、分职业、分接触史统计资料,采用Excel2010录入相关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6-2016年乐陵市共报告艾滋病64例,死亡4例;报告发病率从0.14/10万上升到9
目的:了解河南省外环境中沙门菌的分布情况,探讨外环境沙门菌的不同型别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采集动物粪便、生熟肉制品和厨具等各类标本4488份,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采用CLSI推荐的K-B法对分离株进行13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从18种标本中共分离出332株沙门菌,分离率为7.39%;分离株分属于39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是肠炎沙门菌(23.79%)和德尔比沙门菌(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