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雾的分布特征及危害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呼和浩特本站1960-2009年共50年每天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轻雾的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小于10.0km,统计各次数;对出现雾、轻雾时的水平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1.呼和浩特市绝大部分雾出现在后半夜到上午,主要是因为地面辐射冷却使悬浮在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聚而成,属辐射雾.2.呼和浩特市50年来出现了232次轻雾和雾,其中192次轻雾,年均3.8次;出现了40次雾,年均0.8次;能见度在500m以下的雾出现了20次,年均0.4次.1990年以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轻雾、雾总次数呈上升趋势.总次数最多的一年是2008年,出现了27次,雾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75年,次多的是1964、1990、2008、2009年.1960-1969年共出现37次雾和轻雾,但每年次数变化在2-6次,;1970-1979年出现最少共出现了15次,每年变化在0-5次;1980-1989年出现次数较少共22次,每年变化在0-5次;1990-1999年出现了55次,每年变化在2-9次;2000-2009年最多共出现了102次,每年变化在3-27次.3.出现轻雾最多的月份是3月,次多是10月,2月最少;总的来看,冬季(12、1、2月)和夏季(6、7、8月)出现次数较少,秋季(9、10、11月)和春季(3、4、5月)较多.雾日出现最多的月份是10月,次多月份是3月,最少是6、7、8月;秋季出现最多为15天,春季、冬季均出现11次,夏季最少仅3次.能见度小于500m的雾在10、11月出现较多,5、7、8、9月没有出现过;绝大部分出现在冬半年.4.从40次雾一日内出现的时间来看,有36次(90%)出现在午夜到上午10点之间,有2次出现在下午,2次在前半夜,说明绝大部分雾出现在早晨日出前后.有27次持续时间在3小时以下,9次在3-5小时,4次大于5小时,最长持续9小时左右,最短只有7分钟.5.出现雾和轻雾时绝大部分当天或前一天有降水,相对湿度大于80%,风速小于2.0m·s-1,大部分为静风或偏南风.6.出现雾时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对交通运输业造成很大影响,雾汽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害,如长时间吸入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另外,雾对幼儿也有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1950-2009年高雄市各季及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和R/S分析法,分析了近60年来高雄市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对其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会议
利用广西近岸(包括钦州、防城、防城港、东兴、合浦和北海)及海岛(涠洲岛)7个台站自建站以来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总结近五十年来广西近岸及海岛的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分
会议
本文依据气象服务满意度指数测量模型CSIWS的概念,对2009年11月份亚运演练期间进行的网络问卷满意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广东省城市公众气象服务社会经济效益
会议
Direct individual analysis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online obscrv ation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S-rich particles in PM2.5 of two ty
基于深圳市2007~2009年日气象统计资料,引进适合深圳的旅游适宜度(TCI)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小气候区的旅游适宜度特征.结果表明:(1)引进的公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各主要气象要素对TC
自动气象站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大气探测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但是自动与人工两种观测技术体制所获取的气象数据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湖南临湘国家一般气象站(ID57585)2006~2007
会议
运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在台风"鹦鹉"外围下沉气流影响下深圳城市、山地和丘陵小气候区的温度、相对湿度和舒适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小气候区夜间最低气温上升,最高气温和
本文针对近几年"12121"气象声讯电话业务的发展现状,利用2002年-2009年的移动"12121"拨打数据对拨打量的年、月、日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1)从2002年到2009年拨打量呈稳
会议
江苏省参加了5个国家12项对外合作项目。强化政府的领导,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使项目工作在组织领导、部门协调、政策倾斜、资源投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健
当今,气象科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类技术标准和仪器、设备的标准统一化,大大推进了气象科学的发展,进入21世纪,WMO将气象标准化工作纳入了其"质量管理"(QM)工作内容,努力寻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