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互动:从交流发展到融合发展

来源 :2017新形势下的两岸青年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两岸青年交流发展的实效不如预期,其中,单一的教育领域交流抑制了两岸青年交流的面向、短期行为忽视了青年交流的跨时性需要、难以兼容的群体区隔意识强化了固有身份认同、不同的网络工具限制了两岸青年常态化的互动等.大陆适时提出融合发展,为增进两岸青年互动带来了新思路和新路径.两岸青年融合发展与两岸青年交流发展不同之处在于,其宗旨是培植相互间共同利益,性质是民间社会的交互活动,推力是中国大陆的单向主导,场域是经济社会范畴,指向是推进两岸的和平统一.不过,在推动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或将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怎样转变思维以树立正确的两岸青年融合发展观?大陆是否能够吸引台湾青年积极参与,台湾当局是否会刻意增设人为障碍,大陆如何化解两岸青年之间的公平正义问题等.
其他文献
本文是笔者做丁玲研究的初试之作,以台湾青年视角与大陆读研的学科训练,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丁玲的重新阐释.这份文学跨界的尝试不仅是个人空间位移的暂时成果,更是历史时间的跨度尝试,从"后冷战"的成长背景向"冷战"分断的历史经验,进行重新的弥合与认识,也企图提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的认识可能,并寄望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桥梁.
近年来,随着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交流规模不断的地扩大,交流项目也更多元化.但面对两岸新形势下的关系而言,民间互信与认同成为目前深化两岸交流的基础,同时,也是两岸关系中的民间机构、团体、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层面,如两岸民间互信处于一种较高的信赖度,有助于两岸民间团体交流及合作动力.反之,互信处于较低的信赖度,对两岸民间团体也无法有相互信任与认同困境.本文以"当前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现况"为观察重点,
两岸合作专业是以引进、借鉴台湾先进办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以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科研双向合作为主要内容,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项目,尤其是两岸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共享教师教学资源,将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契机和有力促进.在当前新形势下,两岸共享教师教学资源具有鲜明的现实必要性.就两岸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共享教师教学资源的机制而言,应包括通过两岸资源互补,打破教育路径依赖;创制导师组模式,体现
鸦片战争后至十九世纪末,福建报业操控于外国人之手,黄乃裳创办的《福报》打破了外国人在闽办报的垄断局面.《福报》不仅是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而且是一张宣传变法维新的政治性报纸,在福建新闻事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福报》创刊年份、存续时间的有关史料进行梳理和考证,探寻《福报》诞生与停刊的背景及原因,从中可知清末民报出版与所处时代政治历史的关联.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正式上台"执政"、台湾地区再次发生"政党轮替"以来,力推新南向政策,强调扩大台湾与东盟和南亚的联系.新南向政策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进展,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战略层面,争取话语权;政策层面,多元布局;实践层面,成果初显.但是新南向政策也存在着一些局限,如吸引东盟与南亚国家的愿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投资东盟地区存在一定的政治经济风险、台湾在东盟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等.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主体意识"的兴起,台湾地区高中历史课纲经历了数次变迁."去中国化"历史教育成为"台独"势力重要的意识形态基础,造成了台湾年青一代的国族认同危机.2015年由"课纲微调"引发的"反课纲黑箱运动"正是其中的一个侧面.在坚决反对"台独史观"的同时,两岸青年应携手在合作交往中创造共识和认同纽带.
叶石涛被誉为台湾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本土派文学的肇始人与领军者之一,其文学作品与思想观点向来充满争议,细读其光复初期在《桥》上发表的七篇小说,对比其文学主张的前后变化,透过文学创作史实,可以洞悉其文学理念如何随历史与时势之变迁而不断改弦更张,前后反复,为其意识形态主张篡改文学历史发展的原貌.
古典诗在台湾的文学奖投稿件数一直以来是略为薄弱的一块,虽说有不少前辈作家在耕耘,但在新一代创作者眼中,古典诗仍不及现代诗形式自由及便于抒怀,表达作品多数集中在景色抒情与山水描述.作为文学界风向球指标的台北文学奖也以此切入在近六年征稿中,在多个征稿组别汇中强调创作者需以"台北经验"作为出发,鼓励创作者进行主题发挥.透过解析台北文学奖的古典诗词、内容将有助于理解台湾文学界在古典诗词创作方面的走向,同时
至2017年8月,台湾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55万7355人,占台湾人口总数的2.36%.不同的时代,台湾"少数民族"的称呼各异;在清代被称为"番",又分作生番、熟番和化番.日据初期则把"番"改为"蕃";而后,依据同化程度、刻板印象和居住地区,分为高山的"高砂族"及平地的"平埔族".国民党"政府"来台后,则各称呼为"山地山胞"、"平地山胞";解严后一律通称为"原住民".2002年台湾当局主管"原住民族
长期以来,台湾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以及图书市面上流行的台湾历史通俗读物,多以台湾史为论述中心,甚至不惜割裂与祖国大陆历史与时空的联系,"同心圆史观"等"台独史观"更是塑造了年轻一代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台独"意识.历史观是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历史和客观事实的根本性思维标准.两岸史观的塑造,需要两岸史学界和文化各界共同努力,用客观事实说话,在平衡和调和两岸历史认识思维的基础上,构建出尽可能能让广大两岸民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