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快速成型椎弓根导航模板在椎体骨折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初步探究椎弓根导航模板在椎体骨折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的8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单椎体骨折患者,术前根据CT平扫后所得DICOM数据,借助数字模拟计算分析软件(Mimics 17.0)及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重建患者伤椎及其周围椎体,并根据伤椎在三维空间内的骨折情况,通过分析、计算、寻找椎弓根螺钉的最佳置钉钉道,设计与椎体后部解剖学形态完美贴合的导航模板,拟合模板和最佳椎弓根孔道,借助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椎弓根导航模板.术中通过将椎弓根导航模板与固定椎体后侧精确吻合,并按照椎弓根导航模板导向通道钻孔、攻丝、置钉及钉棒连接内固定.术后CT复查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信息并进行初步评价.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椎弓根钉置钉操作,共置入48枚椎弓根钉,置入螺钉长度为30~45 mm,直径为5.0~7.0 mm.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p38MAPK)在钛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提取小鼠骨髓细胞,接种于24孔板后分3组:空白对照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组:每孔加入50
目的 临床上患者在应用药物时,尤其是长期输液的患者需要应用留置针,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使用留置针处的浅表静脉发生炎症反应,观察安普贴与赛肤润两种方法治疗临床上应用静脉留置针引起的浅静脉炎的疗效,该文章描述采取安普贴治疗留置针引起的浅静脉炎和赛肤润治疗留置针引起的浅静脉炎二者中相对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到临床,提高静脉炎的治愈率和患者及护士满意度。
回顾了对132例颈椎前路围手术期病人采取的系统的气道管理。护理重点是术前进行的气道的牵拉训练及体位训练,为术中术后气道的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术后主要从对生命体征的持续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的严密管理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气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降低了颈椎前路的死亡率。
Objective TodesignandscreenaneffectivesequenceofVimentinsilencebyRNAinterference.Methods DesignedandscreenedsiRNAsequenceoninternetandtransferredintoastrocytes.Testtheexpressio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结核治疗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9.01-2013.01在我院治疗腰椎结核的患者31例,此组患者均接受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5-61岁,平均35.6岁.术后观察腰椎结核的植骨融合情况及术后1周和术后个月神经功能的恢复(JOA评分)、Cobb角度改变和疼痛的改善(VAS评分)评估单侧椎弓根螺钉固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起点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一2015年6月,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130例,男75例,女55例,年龄平均(69.2士4.3)岁,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组于受伤住院后即开始口服利伐沙班,术前24 h停药,拔除引流管6h后继续使用,对照组仅在术后拔除引流管6h后开始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药物应用至术后5周,其
会议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应用后稳定型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对我院关节外科从2012年2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0例帕金森病合并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施行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7例合并胫骨侧骨缺损的病例使用了胫骨侧延长杆(3例使用了胫骨侧金属垫块填充骨缺损,4例使用螺钉加骨水泥的方式填充骨缺损)。全部病例均使用初次股骨髁假体和普通后稳定型聚乙烯垫片。全部病例
目的 研究微创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UKA)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采用Oxford第三代单髁假体行微创膝关节置换并得到随访的2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小组医师手术,术后个性化康复计划指导。其中病例纳入标准为膝关节病变主要局限于膝内侧间室;膝关节内翻小于1
Study Design A retrospective radiological study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 with posterior fusion covering pseudarthrosis for thoracolumba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来源人尿源干细胞(human urine-derived stem cells,hUSCs)的增殖、衰老及诱导成骨分化能力,探讨供体年龄因素对hUSCs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潜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9例健康人尿液标本(儿童组,5-14岁,6例;中年组,30-40岁,5例;老年组,65-75岁,8例)共19例,进行hUSCs的体外培养。培养至第四代细胞(P4)进行实验。通过光学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