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姚、姚安两处双主震的余震区重合度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采用HypoDD双差定位方法对大姚双主震和姚安双主震的余震序列进行精确定位。余震的分布能够较好地勾画出各自主震破裂区的空间展布情况和地震序列的一些细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两地的双主震余震序列在空间上都集中在一条狭窄的线性地带上,双主震的余震序列之间靠得很近,但是无论在平面方向上还是在深度方向上,余震区反映的主震破裂带基本没有重叠。
其他文献
利用华西地区72个站点1959~2013年秋季(9~11月)逐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EOF、REOF、功率谱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各区域秋雨的空间异常分布特征、时间演变规律以及旱涝敏感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华西秋雨在空间上的异常结构表现为空间一致型和南北反相型,通过REOF与二阶拟合分析得到三个降水变化显著区域,即川东北陕南区域、贵州区域以及盆地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混合层的建立对2012年3月23日天津地区强阵风天气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强气压梯度和强变压梯度的共同动力作用是地面强阵风形成的背景条件.强阵风出现在午后气温较高、湿度较低且地面气压较低的时段内.午后深厚混合层内的干热对流使高空急流北侧下沉气流将动量下传至对流层中层后能向近地面层进一步有效下传,导致地面阵风加大.深厚混合层的建立也是地面强阵风形成
本文首先分析影响台风"布拉万"路径变化因子,这是一次台风环流本身影响的暴雨过程,台风"天秤"外围的偏南气流对台风"布拉万"的北上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其为台风"布拉万"源源不断提供水汽和能量有利于台风"布拉万"强度的加强与维持:台风的趋暖性及有利的海温分布决定了台风"布拉万"不会过早的转向,也是影响"布拉万"北上的原因之一;高层强辐散场的抽气效应有利于低层辐合的加强,高空急流位与辽东半岛北部,以
本文对一次淮河流域梅雨期低涡暴雨个例进行实况分析,探讨涡旋过大别山过程的发展东移的机制.同时,利用WRF模式进行敏感性试验,详细探讨大别山地形对低涡及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涡在越过大别山过程中涡旋强度山前减小山后增大,且山后涡旋由浅薄变为深厚.(2)低层涡旋强度的变化主要是受低层散度的影响,而山后涡旋变为深厚主要是由于山后中低层水平涡度向垂直转化的结果.(3)涡旋靠近大别山时大别山主峰对低
全球雷电活动在地球-电离层空腔中产生的极低频(ELF)信号干涉叠加,在一系列固定频率上产生舒曼共振(SR).利用2012年5月Mitzpe-Roman(MR)站ELF水平磁场资料,分析了实测SR日变化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同时基于全球ELF传播模式,利用OTD/LIS雷电卫星资料模拟了5-30Hz磁场功率谱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时域背景信号幅值的均值和偏差满足正态分布的期望和标准差;水平磁场前三阶
本文介绍了雷电的成因、活动特征及其对铁路信号设备、电力系统产生的危害;分析了由雷击引起的列车事故案例。因此加强铁路雷电防护技术的创新,完善雷电防护措施,迫在眉睫。
2013年6月14~19日南疆西部出现了持续性暴雨,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在讨论环境大气湿度条件与暴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水汽远距离输送到新疆并在南疆上空积累的天气尺度动力过程及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暴雨产生在大气异常潮湿的环境中,比湿最大值达到11.5g· kg-1,主要在对流层中下层.长时间强降水的重要原因是边界层以上高湿的特征在暴雨产生过程中一直维持,充沛的水汽被一支从阿拉伯
以往的研究已经指出,大气季节内振荡是提高降水延伸预报技巧的重要途径,但是,使用带通滤波来提取低频分量的方法在实时预报业务当中将受到限制.通过前期研究发现,南海地区850hPa纬向风EOF分解的前两个主模态能够代表南海夏季风的30-60天季节内振荡特征,并且能够解释造成中国南方夏季降水出现显著30-60天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也为区域持续性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环流条件.如果将预报的850hPa纬向风
应用常规与非常规气象与非气象监测资料,对2013年1月20~24日山西区域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华北区域500hPa稳定维持西风纬向环流,地面为低压倒槽或弱的气压场控制是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环流背景特征.(2)本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3年1月20日14时~23日11时,由于相对湿度的变化导致了3次轻雾转大雾过程,23日14时~23日20时,由于PM2.5浓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E卫星云图、榆林CINRAD/CB天气雷达回波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陕西北部榆林市2013年8月4日18-20时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北部上空处于华北冷涡后部强冷平流与低层850hPa暖平流叠加区域,前倾槽结构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气柱具有强烈的垂直风切变和高对流有效位能;地面干线过境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爆发: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对流云团的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