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MA-PU复合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n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聚四氢呋喃低聚物(PTMG)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预聚后,通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封端法,成功制备丙烯酸酯基为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PUA)。以PUA低聚物作为基础树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共混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一系列PMMA改性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利用FT-IR、XRD、SEM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
其他文献
有机光电纳米纤维因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一维传递电荷、激子、能量等光电载流子和信号的能力,在催化、传感、光电器件等方面潜在着广泛用途。目前,常见的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有自组装法、模板法、静电纺丝法等。但是,已有方法制得的纳米纤维,基本上无法溶液再加工处理,而且在处理过程中难以保持纤维结构的稳定。因此,我们基于静电纺丝可便利制备同轴核壳结构纳米纤维的技术,提出一种制备可溶液再分散且结构保持稳定的有机光电
二氧化碳和烯烃作为两类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化学原料,两者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二氧化碳固定转化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在合成高分子材料领域备受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尤其以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合成高分子材料最甚。本文通过二氧化碳与丁二烯的C-C 偶联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聚合活性的δ-己内酯(L),并通过O2引发了L 的本体聚合得到约100%转化率的高分子量高分子产品,且在该高分子主链上保留了活性官能团
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一个威胁人类安全的亟待解决的全球化问题。乱用和滥用抗生素而产生的环境压力是加速耐药性致病菌出现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新药开发策略必需经过的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临床实验到市场推广的漫长过程往往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但因为耐药性致病菌的快速出现而收效甚微。因此,寻找全新的应对策略已经成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的重要手段。在本文中,我们采用预处理策略构建基于共轭聚合物PFP 的超分子“
用间氨基苯甲酸和为顺丁烯二酸酐为主要原料合成 N-(3-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合成方法采用两步法,其中以丙酮作为溶剂,乙酸酐作为脱水剂,无水乙酸钠作为催化剂。第一步,用丙酮做溶剂,分别溶解间氨基苯甲酸和顺丁烯二酸酐,待原料完全溶解后混合溶液得到中间产物 N-(3-羧基苯基)马来酰胺酸。第二步,在三口烧瓶中加入中间产物,以乙酸酐为脱水剂,无水乙酸钠作为催化剂,合成最终产物 N-(3-羧基苯基)马来酰
以六水合三氯化铁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将六水合三氯化铁溶解在PVA 水溶液中,三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而PVA 分子链上的羟基具有还原性,通过水热法氧化聚乙烯醇。在一定温度下,混合溶液中Fe3+在聚乙烯醇羟基作用下被还原成Fe2+,同时PVA 分子中的羟基被氧化生成羰基,由于烯醇互变作用,而同时生成双键。氧化后的聚合物颜色变深,溶解性降低,并从水溶液中析出,Fe3+和Fe2+均能溶于水,可通过
多巴胺(dopamine)是一种生物神经递质,它可以在水溶液条件下发生氧化-交联反应粘附在基底表面形成聚多巴胺复合薄层。近几年,仿生聚多巴胺在生物医药,锂离子电池,生物传感器,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多巴胺聚合基本都是在水溶液中,聚多巴胺对水溶性模板的包覆无法实现,而水溶性模板具有的易成形貌,单分散性好,易除去等优点使得其成为一个理想模板。因此,以水溶性材料为模板制备中空聚多巴胺结
本文发展了基于微流场技术的连续流化学选择性开环聚合(ROP)的新方法,直接合成巯基功能化聚酯.在含有T形混合器的聚四氟乙烯(PTFE)管式微反应器(Φ=1.0 mm)中,研究了三氟甲磺酸锡(Sn(OTf)2)催化6-巯基-1-己醇(MH)引发ε-己内酯(CL)化学选择性引发开环聚合反应,无需保护基团,一步法制备巯基封端聚己内酯(PCLSH).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微尺度下单体转化符合一级动力学,表观
为了减缓空气中CO2 的增加,现有工艺采用聚乙烯亚胺(PEI)负载于介孔材料来固定CO2.这种负载工艺复杂,介孔材料的存在还会降低单位质量的-CO2 吸收量.前期的研究表明疏水改性PEI 能够直接吸收CO2 用作聚氨酯发泡剂,但是其疏水链对CO2 的吸收的影响并没有得到研究.为此本文研究了不同烷基侧链接枝到PEI 上对其吸收CO2 的影响,其中烷基链和PEI 胺基的摩尔比为1:9(即接枝率为11.
设计合成了四种以四苯基硼为配对阴离子的季铵盐类光产碱剂(QAS),紫外光辐照下可高效光解产生碱性叔胺,能够催化多种反应,具有较高活性。与过氧化物配合可形成高效率的光触发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以实现室温甚至低温下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
水性聚氨酯具有生产绿色环保,使用安全,性能可控等优点,在上世纪40 年代起就已经开始投入生产使用。本61论文,将从选择聚醚多元醇(PTMG)聚酯多元醇(PCL)的分子量,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比例,两个方面探究聚氨酯的合成及相关性能,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反映了聚氨酯的基本结构,异氰酸根滴定曲线图探究了预聚反应时间和异氰酸根反应剩余的量的关系,纳米粒度分析仪、Zeta 电位仪表征了合成产品的粒径和水分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