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黏液表皮样癌常见及少见HRCT征象与PET/CT表现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MEC)的常见及少见HRCT征象与18F-FDGPET/CT表现,明确CT及PET/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33例患者均行HR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1例行18F-FDGPET/CT显像检查. 结果 肺黏液表皮样癌在HRCT常见表现为气道内占位(病灶位于气管下段3例,主或中间段支气管15例,叶支气管7例、段支气管4例),病灶呈边界清楚的气道腔内型肿物20例,增强33例中重度强化27例;23例合并气道阻塞改变;平扫12例见钙化.少见表现包括:肿瘤边缘不规则5例;气道腔内外浸润者4例,其中2例主支气管病变完全填塞气道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1例左上叶支气管病变向腔外侵犯形成肺内肿块,1例病灶浸润纵隔间隙并突入气管腔;肺野周围占位影4例;空洞2例;毛刺3例;增强可轻度强化6例;5例发生肺内或肺门、纵隔转移.18F-FDGPET/CT示气管、支气管内类圆形或长条状放射性浓聚影,SUVmax值约2.1-19.6,肺内或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呈结节状放射性浓聚影,边界清晰.结论 肺黏液表皮样癌在CT上常表现为气道腔内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物,强化明显;少见征象可表现为侵犯气道腔内外的不规则肿物或周围型肺内肿物,可轻度强化,可有空洞、毛刺.PET/CT影像表现为气管内类圆形或长条状代谢或密度改变;由于MEC缺乏恶性征象,而PET/CT能够完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功能代谢信息与解剖形态学影像特点,有利于与肺内其他良性肿瘤如支气管平滑肌瘤,或低度恶性肿瘤如类癌等的鉴别,对临床诊疗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明确胸部CT指导冠脉造影(治疗)术导管选择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有术前胸部CT检查的冠状动脉造影(治疗)术患者,术前胸部CT检查数据通过philipsintellispaceportal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合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成像进行统计分析,将获得数据用于指导冠状动脉造影(治疗)术的导管选择,并对效果进行分析.
目的 探讨宝石CT(DiscoveryCT750HD)能谱成像(GSI)技术在胃癌分化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经胃镜诊断为胃腺癌的患者于术前行宝石CT能谱成像双期增强扫描;通过GSIViewer分析软件获得病灶能谱曲线,分别计算40~70,70~140及40~140keV各能量区间的能谱曲线斜率;同时测量病灶的碘浓度,并计算标准化后的碘浓度.根据研究对象的术后病理结果,按病理分
目的:利用直方图分析评估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在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及最优TE的选择.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术前行SWI(TEs:2.5/5.0/10msec)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3例患者,其中F0、F1、F2、F3、F4分别有7例、3例、5例、5例、33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F0-F3(非肝硬化组)和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针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早行介入治疗,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的效果。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在胃癌与胃间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宝石CT能谱成像双期增强扫描的30例胃腺癌及24例胃间质瘤患者的影像资料,通过GSIViewer分析软件获得病灶的能谱曲线,计算40~140keV能量区间的能谱曲线斜率.同时测量病灶的碘浓度、水浓度,并计算标准化后的碘浓度(病灶碘浓度与同层腹主动脉碘浓度的比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 分析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的CT及MRI征象,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CT表现,16例患者进行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形态、CT及MRI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FSP多发于躯干及头颈部皮
目的 探讨行全脑DSA时不同附加滤过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拟行全脑动脉DSA检查的90例患者,按照患者检查的时间顺序分为A、B、C组,每组30例.患者行常规全脑DSA检查,A、B、C组的附加滤过分别为1.0mmAl+0.1mmCu、1.0mmAl+0.4mmCu和1.0mmAl+0.9mmCu,记录正、侧位DSA检查患者的剂量面积乘积(DAP)、空气比释动能(AK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裸鼠肺腺癌皮下移植瘤化疗后疗效评价的价值,并与肿瘤体积比较,明确单、双指数模型参数的诊断效能.方法:48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A(n=24)、对照组B(n=24).A、B两组中各随机取8只(记为AM、BM)于第0、3、7、10天行IVIM-DWI检查,剩余各16只裸鼠同一时间点行病理学检查(记为AP、BP).测量肿瘤AD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accuracy about robotic assisted CT-guided percutaneous IRE for hepatic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and pancreatic carcinoma. Method CT-guided percutaneous IRE ablati
嗜酸性肉芽肿是组织细胞增多症X(朗汉斯巨细胞肉芽肿)的一种类型,好发于骨,发生于眶内者罕见.有些患者血沉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外周血中嗜酸性白细胞一般都增高,免疫组织化学5-100蛋白阳性,大部分患者不发热,病因不明.影像表现:CT扫描表现为局限性溶骨性或穿凿样破坏,部分破坏区呈虫蚀样,破坏区边界锐利,骨质缺损区被软组织肿块影取代,软组织肿块影多数大于骨质破坏范围.鉴别诊断:由于患者眼眶壁骨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