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春夏大气环流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机理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多变量联合经验正交分解(MV-EOF)方法揭示了近30 年东亚春季和夏季大气环流所发生的年代际转折及其与中国南方降水年代际季节反相变化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局地性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化影响东亚大气环流年代际转折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1)东亚大气环流春季第一模态和夏季第二模态在1993 年左右都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折;(2)在年代际转折背景下,中国南方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季节反相变化特征,即春季降水年代际减少,夏季降水年代际增多;(3)春季和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存在明显年代际差异,年代际转折之后较之前副高位置均偏东,但其影响中国南方降水的作用不同;(4)春季青藏高原和夏季贝加尔湖地区大气热源亦发生了年代际转折且对东亚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有较大贡献,是造成中国南方降水年代际季节反相变化的重要原因。(5)春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年代际减弱,使得高原东南侧西南风减弱,水汽输送不足,导致中国南方春季降水年代际减少。夏季贝加尔湖大气热源偶极型分布由“南负北正”转变为“南正北负”,由此在贝湖南侧激发的年代际异常反气旋阻碍雨带北推,导致中国南方夏季降水年代际增多。
其他文献
利用1955—2011年邯郸辖区内16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气象干旱指标,分析了邯郸气象干旱发生年、季变化特征及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晋北地区18个台站1960—2008年春季降水资料,通过M-K突变曲线、滑动t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三种气候突变检验方法对晋北地区春季降水的统计检验结果均表明,春季降水在1964年附近和1991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转折。对晋北春季多雨、少雨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多雨年中高纬度500hPa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在乌拉尔山以
利用三江源两个不同海拔高度区牧业气象观测站1989—2010 年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物候观测资料及同期日、月、年气象资料,通过回归、相关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就青海省海拔相差较大的曲麻莱和河南的气候变化及其对高山嵩草物候的影响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22 年来两站年平均气温增速相当,高海拔区的平均最低气温增幅大于低海拔区,而高海拔区的平均最高气温增幅小于低海拔区,生长季(4
初霜日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和耕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山西62 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0 年的逐年初霜日及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山西初霜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平均初霜冻日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曲线呈完好的“W”型分布,其中,20 世纪70 年代和90 年代初霜冻日提早显著,20 世纪60 年代、80 年代和本世纪初霜冻日明显推后;初霜冻日的推后延长
采用关中东部11 个气象站1961-2010 年气象资料,根据猕猴桃适宜种植的气温、降水、无霜期等指标,基于ARCGIS 平台进行猕猴桃最佳种植区气候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关中东部秦岭北麓渭河南部浅山区沿渭河的临渭区、华县、华阴、潼关及大荔中南部、韩城的个别地方为适宜区,中部渭北平原为次适宜区。建议高度关注猕猴桃的黄化现象、华阴市的孟塬的干旱和冬春季冻害问题。
松江区地处上海市郊西南,是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近年来松江的农业生产已完成了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转变,然而频发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严重影响,经济越发展,气象灾害的放大效应越明显.为了将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影响和损失,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气象支撑,松江区气象局开发了“松江现代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为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农业气象服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ncep2.5.x2.5.再分析资料、云图资料等针对2010 年河北汛期的三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7 月19 日~20 日、8 月4~5 日、2010 年8 月20~22 日),在天气学分析的基础上,并从三线图、红外云图和卫星相当黑体亮温TBB 分析、温湿场、动力条件产生暴雨的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东部日本海高压的建立和维持是河北形成暴雨的有利条件.(2)MCC 的形
近十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温度显著升高,海冰覆盖面积急剧减少,同时,近几个冬季,欧亚大陆的极端低温事件频频出现。本文通过合成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北极海冰的减少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并分析了近几年欧亚大陆冬季低温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秋季的北极海冰异常偏少与北极地区的温度偏高之间存在正反馈关系,秋季海冰异常对大气的影响会一直持续到冬季,造成冬季的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强,北
副热带地区地处热带和温带交界地带,加之东毗西太平洋和西邻青藏高原,复杂地理位置下来自东、西、南、北方向的大气环流系统相互作用极为复杂,进而导致副热带地区天气气候对大气环流系统变异影响的敏感性极高,异常和极端事件频发。针对副热带地区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及其环流异常诊断是加深热带-副热带-高纬地区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又是现代气候服务的重要需求。为此,上海市气候中心自2010 年世博会起开始设计构建
采用国家气候中心逐月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面积、强度、脊线位置、脊线北界和西伸脊点五项指数和NCEP/NCAR 逐月再分析高度场资料,分析了1951~2010 年副高的气候态、年际、年代际和空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NCEP/NCAR 再分析资料能够很好的刻画副高指数的气候态特征,但是所反映的西伸脊点位置明显偏东.副高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线性增长显著,增长率分别为2.08 个格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