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涉外环境侵权法律适用立法问题的探讨

来源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10年年会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涉外环境侵权法律适用立法问题进行了探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手段,同时也给人类自身以及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损害,从而引发环境侵权纠纷。环境侵权并非仅与一国相关,很可能附带涉外因素。一方面,环境侵权的损害结果不一定局限于一国领土之内,大气、海洋、河流等自然资源系统没有随着疆土的人为划分而彼此割裂,一国境内活动引发的环境污染很可能会波及到其他国家,给其公民的人身与财产造成损失。2005年发生于我国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另一方面,环境侵权的主体可能涉外,实践中比较突出的情况是发达国家在环境标准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给当地环境与居民带来损害。近年来,这方面的案例也比较多。涉外环境污染案件在数量与规模上的不断扩大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私法救济层面,国际上一直致力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统一实体法的制定,意图建立解决此类纠纷的统一法律制度。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目前来看,这方面缔结的国际条约数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涉外环境侵权纠纷还需要依赖冲突法途径解决。但从目前各国立法状况看,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就环境侵权的法律适用做出特别规定,反映出立法相对于实践发展的滞后。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随着人们对涉外环境侵权特殊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处理相关纠纷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开始在立法层面就涉外环境侵权制定特殊冲突规范,在内容设计上明显表现出保护受害人的立法意图。这是冲突法追求实质正义的价值目标在环境侵权领域的突出表现。这一立法动向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对Babcock v. Jackson 案的革命意义之革命性进行了分析。Babcockv.Jackson案(下称巴案)是美国冲突法革命的试金石,各家流派的宗师们透过巴案确证到的是自我的辉煌和萨维尼
会议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法律选择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价值,主要包括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概念主义国际私法观与功能主义国际私法观交互作用的产物,是法律选择的确定性与
本文对中国合同冲突法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合同冲突法是中国国际私法中最为发达的一个分支,随着2007年8月8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
会议
一、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现状分析近几年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也是紧跟经济发展走势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从最初确立房地产行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2003
本文对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以本土性、明确性、先进性为主调,同时具有国际性、灵活性和可行性。在立法模式上应制定单行
会议
为给《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今后的审议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从一个领事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初审稿)》与领事的职责及其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
本文对属人法的国籍原则进行了探讨。在国际私法的属人法问题上,历来有国籍原则和住所原则的分歧。二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在国际上有人呼吁告别国籍
本文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制定中的法律渊源问题进行了探讨。未来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在有关法律渊源问题的规定上,应以增进国际民商事争议案件的法律适用的质量,有机协调
会议
本文对民法典中国际商法法律渊源之条款设计进行了探讨。我国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对国际商法在国际商事案件中的适用都持积极态度。民法典草案规定当事人可以明示选择适用国际
会议
本文对中国涉外民商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立法问题进行了研究。国际私法的法典化是国际私法晚近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但现行的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却散见在《民法通则》、《继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