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绕椭圆柱有限长接触的压力熔化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good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相变材料(冰)围绕水平椭圆柱,在有限长接触时的压力熔化过程.应用边界层理论和冰水的热物性求得熔化边界层厚度,作用力与熔化速度关系式.讨论了有关结果,并与长椭圆柱的压力熔化和有限长椭圆柱的温差熔化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其他文献
分析了盐分在土壤中的动态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综合运用多孔介质热、质传递理论,考虑温度效应对土壤湿分迁移的影响以及不动水体与盐分吸附或解吸作用,建立了全面描述土壤中水、热、盐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相应的数值研究,获得土壤中水、热、盐的动态迁移特性,探讨了土壤质地对盐分运移的影响,以期为土壤次生盐渍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本文采用加罚函数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多孔介质中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同时存在时双浮升力自然对流及其传热传质.应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深入探讨了多孔介质中耦合扩散Soret效应和Dufour效应的机理,展示了多种工况下传热传质性能随Soret效应和Dufour效应准则数的变化规律.
本文以土壤含水量机及相对生长时间为主导因子,对冬小麦根系形态结构进行了模拟.将土壤床作为非饱和多孔介质,考虑土壤内热、湿、气的耦合迁移机制,根据随机模拟的冬小麦根系形态,完善冬小麦根系对REPS系统中各物理量场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含植物土壤床中物质与能量的消耗和迁移.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植物根系的吸水作用以及其体积含量的影响,使得土壤中水分向植物根系密集的上层土壤迁移,有利于水土保持.
本文根据随机堆积的立方体多孔介质模型,推导了统计自相似多孔介质里弯曲毛细管(流线)的迂曲度的分形维度数的分析表达式.该分形维数的表达式与已有蒙特卡罗方法的结果和"计盒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本文使用热阻分析和空间正整化的方法,考虑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和多孔介质的自相似性的特点,得出2维空间内饱和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重正整化模型.文中使用该模型计算了饱含水的建筑用砂的有效导热系数,计算结果随网格阶数的升高而迅速收敛,16阶网格以后计算结果基本不再变化.对饱含水的建筑用砂的有效导热系数计算值(2.05W/mK)与实验测量值(2.08W/mK)非常接近,证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饱和多孔介质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当内翅片管几何尺寸及形状基本相同时,在内翅片上增加凸起对换热和阻力的影响.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一组内翅片管的换热与阻力特性,拟合出所测参数范围内换热和阻力实验关联式;发现在翅片管上增加凸起确实有强化换热的作用,但阻力显著增加.
本文对竖直圆管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低雷诺数条件下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实验中分析了不同入口温度、热流密度、流量、压力以及流动方向等对超临界CO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在热流密度较小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而在热流密度较大的情况下,由于浮升力的影响,流动可能提前从层流转变湍流,使换热强化.
滴状冷凝传热与液固界面的相互作用有关,本文考虑接触角、脱落直径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对滴状冷凝过程中液滴分布空间序列上的构象,作时间序列上的重构,建立了包含固液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液固表面自由能差越大,越有利于冷凝传热.同时实验测定了某些界面条件下的滴状冷凝传热数据,结果与本文模型计算较为吻合.
研究了R134a在直径为1.3mm水平不锈钢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考察了热流密度(18-50kw/m)、质量流速(310-860kg/m·s)、压力(5.3-6.1bar)以及干度(0-0.7)等参数对微细管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换热系数是随热流密度和饱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的强函数关系,而随质量流速的变化很小.同时在较大的干度范围内换热系数呈现出随干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微
本文基于最小能量原理分析的竖壁沟流流动模型,认为当壁面为存在接触角滞后的非理想表面时,其控制方程的边界条件,与滞后接触角有关,并分析了流量存在波动时沟流厚度的波动原因和范围.实验研究了一些液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沟流流动,结果表明了沟流波动与界面效应有关的假设的合理性,沟流的实际厚度介于由滞后角限定的某一范围内,并且与沟流平均流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