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融和的类型及表现

来源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国声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doitt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语音听觉的角度出发提出音素与音素结合的融和程度.融和程度指音素结合体在听感上所具有的"合而为一"的程度.由于音节是一种音素结合体,也就可以按融和程度的不同对音节进行分类.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在音节上具有高融和程度的特点,并尝试从融和程度的角度对汉语语音的一些表现给出解释.
其他文献
与语法化平行的音系变化连续统问题,亦即语法化斜坡的语音侵蚀问题,在语法化研究中因为不与语法化问题直接相关,所以讨论较少,观点也较简单.本文是在Hopper & Traugott(1993)以及马庆株(2001)等人讨论的基础上,以语法化的连续统观点来探讨音系变化的问题.本文认为:1、在语法化的实词虚化连续统中,音系变化也是连续统;2、与语法化的实词虚化平行,音系变化表现为音节弱化;3、作为连续统,
本文主要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和音系学理论——优选论对太原方言的声调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本文大致分为两部分:语音实验分析部分和音系分析部分.实验部分利用南开大学开发研制的桌面语音系统软件对单字调、双字连读变调进行了分析.音系部分采用优选论对双字组的连读变调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选论可以对太原方言二字组连读变调做出简单而又正确的分析.
本文旨在用语音实验的方法获得北京话上声三字组变调的科学数据及变化规律,以期为音系分析提供较为可靠的语料.我们对北京话上声三字组(带对比重音的和不带对比重音的)的变调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得出其变调模式.另外,我们还发现北京话上声三字组双单格首字带对比重音时,中字的调形与轻声音节相同,但时长却大大超过轻声时长,已接近甚至超过正常音节长度.
本文是通过对近20万音节的实际发音语料的声学分析,用统计方法对普通话语流中相邻两音节的音高变化进行描写和分析.将相邻两音节的组合关系分为词内和词间两种类型.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普通话中具有高音特征的阴平、阳平、去声和具有低音特征的阳平、上声、去声,四声相互连接后前后音节的音高变化高音点和低音点的变化规律不同.它们不但受词边界控制,同时受在短语中前后不同位置的影响.对于双音节词,从前后音节高音点的差值
本文采用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的理论对乌鲁木齐回民汉语两字组连读变调及轻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优选论不仅能够比较满意的解释乌回话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现象,而且使二者更为统一.
本文所研究的是普通话语调短语中音节的突显现象.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感知实验,区分出"ba/da"的突显音节和不突显音节,然后对"ba/da"的突显和不突显音节做音高和音长分布图分析,主要考察不同短语位置和突显对音节音高和音长的影响.结论为:1、音节之所以被感知为突显,主要有声学表现和信息载量等两方面的原因,在声学表现上,对音节突显起作用的有高音点绝对音高的提升,与其后音节的高音点对比等,音高的低音
本文对10个朗读语篇进行了重音标注和新旧信息标注.以重读程度为指标,讨论了不同词性的词对新旧信息的负载能力,并分析了区分全新的信息和一般的新信息,旧信息和派生的旧信息的韵律意义.研究得到了下主要结论:1.新信息的重读程度高于旧信息的,当旧信息在句子中处于对比或焦点地位时,旧信息也会被重读.2.负载信息新-旧状态的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重读程度都不由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决定.3.新-旧是一个连续概念
由于汉语的语调和声调在声学特征上都和音高变化密切关联,在利用实验语音学手段研究汉语语调时遇到声调影响的困扰,使得汉语语调成为一个众说纷纭、有争议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语句中声调音域低音点和次低音点求出语调短语低音线的方法,并以低音线为基准,考察从大规模言语语料库中随机抽取的汉语自然语句的语调特征.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汉语句末语调理论不同,汉语同样具有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音高下倾和重置
本文从和汉语标注可对比角度出发,对英语语料库进行韵律标注.报告韵律层级与层级语调标注方式,以及层级前单词重读与层级语调的关系.我们定义了二级至四级三个层次的韵律层级,其后间断自小而大.四级和三级在语调表现上比较类似,但是其后所跟的无声段长度差异显著.随着层级的降低,发音人基频向上重置的比例,即降调的比例趋升.降调前单词重读的比例也随层级的降低而增高.在文章的末尾探讨了我们的标注方式与ToBI标注的
本论文以西方(主要是英语)的节奏研究情况为参照对象,对现代汉语的节奏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现代汉语的节奏系统,并从言语工程的角度对现代汉语节奏模式的生成进行了初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