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HBV、HP感染与肝胃不和证关系的探讨

来源 :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kisa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胃粘膜乙型肝炎病毒(HBV)、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中医肝胃不和证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病例30人,以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采集空腹血液标本,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取胃窦、胃体、胃底粘膜各2、1、1块,用尿素酶促反应法和胃幽门螺旋杆菌(HP)抗体试剂盒联合检测HP感染情况;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血清、胃粘膜HBV—DNA,综合分析各检测值对肝胃不和证积分的意义.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肝胃不和证组(H组)的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呃逆以及肝胃不和证总积分明显低于慢胃性炎肝胃不和证组(P<0.01).2.H组患者血清、胃窦、体、底结膜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6.7﹪、76.7﹪、76.7﹪、70.0﹪,血清、各处胃粘膜HBV—DNA滴度呈正相关(r=0.655~0.937,P均小于0.01),且与肝胃不和总分呈正相关(r=0.364~0.516,P均小于0.05),以胃体HBV—DNA与肝胃不和总分相关性最好(r=0.516,P<0.01).3.HP阴性与阳性患者间肝胃不和证积分和各处HBV—DNA水平无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胃不和证与胃粘膜HBV感染有关,与HP感染无关.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DDD和DUI对我院2002年1月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调查,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小容量注射液中含有一定量不溶性微粒,而药典没有规定检查限量,不同厂家生产的小针剂与输液配伍后对微粒产生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尚待进一步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由单纯使用强心苷、利尿剂,发展到ACEI、β-受体阻滞剂、强心苷、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联合使用.用循征医学指导临床,药物的联合应用是对CHF的良好对策,患者长期配合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蚵降低CHF的死亡率、心梗猝死率,改善生活质量.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观察健康受试者口服两种头孢拉定胶囊后的经时过程,进行单剂量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以评价这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为该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
药物剂型和制剂是显现药物疗效的最终形式,制剂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溶解性能,而且可以增加生物活性、减少毒副作用,改善病人用药师顺应性等,药剂学是一门集技术;辅料和设备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作者采用西药贺普丁配合中药扶正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18例,获及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介绍其相关临床资料及治疗体会.
目的:应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与前列腺素(PGE1)治疗肝性胸水进行对比.方法:选择肝性胸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治疗组予Lipo PGE110μg,每天一次静滴.对照组予PGE140μg,每天一次静滴.于治疗一个月后观察腹水及胸水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Lipo PGE1治疗
目的:观察甲胎蛋白动态变化及丹参、降香、黄芪注射液治疗肝纤维化疗效.方法:测定慢肝治疗前后AFP、HA、hPCⅢ、LN、IV-C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后TBil及A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TBil和H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丹参、降香、黄芪注射液联合治慢肝对功能复常有良好的疗效,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HA下降更为明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生化特点和病原抗体表达情况和一般治疗规律.方法:观察78例ACAH的临床表现并分析肝功、自身抗体和相关病毒抗体、B超等理化资料,7例作病理检查.结果:伴随病多、症状多、血清ALT、GGT显著增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无密切相关,胆石症发生率达19.2﹪.轻中型病例占绝大多数,无需使用激素.禁忌免疫增强剂.两例猝死于心脑血管病,值得深入研究.提高诊断意识,早期进行中西医结
目的:研究银杏制剂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方法:8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服用银杏叶片,对照组(44例)服用益肝灵片,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连续服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纤维(C-Ⅳ)、层粘蛋白(LN)和前胶原Ⅲ型肽(PCⅢ)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5.1﹪和76.2﹪,对照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