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食管测压在食管功能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第六届全国食管良性疾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食管外科并发症防治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594825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手术中对LESP和LESL变化的监测,准确判断短松式Nissen手术胃底折叠缝合的松紧程度和改良Heller手术中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长度和比例。方法:2003~2007年间利用食管测压指导经腹手术治疗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和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共46例,其中短松式Nissen手术中测压31例,改良Heller手术中应用食管测压15例。术中监测食管下段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变化,指导底折叠缝合和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适宜长度。结果: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手术前、后酸返流、LESP和LESL 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LESP较术中降低10%~15%,术后LESL往往较术中略长,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随访2年以上,手术有效率96.5%。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长度为5~8cm。当食管侧切开长度为5.3±1.5cm,胃-食管连接处括约肌压力切开侧由33.6±13.3mmHg至9.7±4.6mmHg;胃侧切开长度0.8±0.4cm后,压力将至4.8±3.1 mmHg。食管、贲门肌层切开前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显著降低(P值小于0.05)。结论:术中食管测压能够帮助术者更准确判断抗反流手术中胃底折叠缝合的松紧程度和改良Heller手术中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长度,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改良Heller手术和短松式Nissen手术技术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2002年6月~2005年1月,原发性食管结核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
  各种原因导致的小儿食管狭窄临床上并不罕见,科室分别于2009-6-4,2009-7-30手术治疗2例小儿食管狭窄,效果满意,本文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和术后病理进行了讨论。
  目前我国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仍为经典的Heller氏肌层切开术加胃底折叠术,腹腔镜下进行此类手术技术已经成熟,在全国大型医院开展较多。在印度,其治疗方法与我国有一定差
长城甘露:从日本引进的材料,经选育后配制出的中小型、高品质早熟西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85~90天,开花至瓜成熟26~28天。雌花节位低,瓜码密,易坐瓜。果实椭圆形,果皮为绿底色上覆有深
目的 分析探究PDCA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的护理质量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于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小儿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
  本文对一例超过10cm长的食管息肉手术进行治疗评价,   认为手术切除是食管息肉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医师建议经颈部入路,纵行切开食管,便于查找息肉根部。约1/3的病例
简易塑料暖棚为半圆拱形,有固定土后墙和山墙,跨度一般为7米,长度30~70米,东西走向,偏西5~10度。棚最高处1.20~1.30米,横向每隔0.90米1排、5根立柱,上架设1道拱杆,纵向每隔1.50米设1道拉线。拱架上盖膜,冬
为研究漆酶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的潜力,选用毕赤酵母表达的担子菌Moniliophthora roreri来源的漆酶Mrl2,与小分子介体(1-羟基苯并三唑、藜芦醇、对香豆酸、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
  目的:评价对于严重贲门失弛缓患者采取病变食管切除食管胃端侧吻合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方法均采用左后外侧切口进胸,经第七肋问进胸,游离食管下段增粗食管,打开膈
会议
  贲门失弛缓症在食管良性疾病中为较常见者,其发病率约为0.5~1.0/10万。医院1961年4月1日至2010年6月1日46年间共收治贵门失弛缓症430例,其中来院后衰竭死亡2例,支架治疗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