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红土砾石特点及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红土砾石在非洲地区广泛分布,是非洲公路工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筑路材料之一.中国对非援助公路项目大多采用了红土砾石作为路基填料,或者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长期以来,由于对红土砾石的路用工程特性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早期非洲修建的低等级道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程病害.文中结合加蓬在建公路项目及早期研究成果,分析了红土砾石的级配特性以及细粒土含量对工程特性的关键性作用,提出了红土砾石的改良措施及应用条件,为今后非洲地区公路工程的援外项目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结合温拌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的技术应用,对该技术的特点及施工工艺控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控,温拌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比常规就地热再生各项温度降低20℃~30℃时,能够达到常规就地热再生相同的效果,各项质量标准完全能够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 1-2004)的质量要求。
泥灰岩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岩石,其加工的粗细集料是否可用于高速公路混凝土工程尚没有相关研究资料.文中以贵州惠罗10标隧道洞渣的泥灰岩及其加工的粗细集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泥灰岩的岩性鉴定、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和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为泥灰岩作为粗细集料在高速公路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须在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性能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考虑再生剂选取和掺量以及新旧沥青混合料的掺配比例.文中选取3种再生剂以及5%~11%的再生剂比例确定再生剂类型及掺量,采用5%、10%和15%的新旧料掺配比例分别进行性能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得出:采用HXG型再生剂在9%的掺配比例时以及10%的新旧料掺配比例时,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最优.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网建设逐渐密集,利用城镇既有道路作为高速公路走廊带的现象越来越常见.但受既有道路两侧房屋以及道路宽度的限制,路线需上下层并行设置,那么将加大此类枢纽互通立交的设计难度.文中以厚街南枢纽互通立交的设计为例,对城镇中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方案选型、主线上下层并行对互通立交布设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方案比选时,要综合各方意见,不能“闭门造车”,尤其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整
以蓟汕高速公路某大型鱼塘软基处置为背景,对处置方案进行了比选,确定采用抛石挤淤+堆载预压+泡沫轻质土联合处置技术;对采用抛石挤淤、堆载预压固结、沉降稳定后填筑泡沫轻质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通过沉降观测,对置换并堆载后软基的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用双曲线法进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双曲线拟合法预测符合工程实际,与实际沉降结果较为吻合,预测结果较为准确.
SGC旋转压实法设计Superpave高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核心是在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阶段,对矿料级配进行优化,严格控制设计空隙率,利用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分析沥青混凝土的性能.Superpave高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其在路面服务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优越性,已得到快速发展.文中依托坦桑尼亚伊林加至多多马Superpave高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建设,阐述SGC旋转压实法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为今
通过莫桑比克彭巴石油服务基地进港路项目阐述了运用南非标准进行避险车道设计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南非标准中避险车道设计的相应指标;同时对南非标准与中国《公路设计指南》中的避险车道部分进行了比较论述,以便加深对南非标准中避险车道规定的理解,南非标准对避险车道的设置形式较为灵活多样,指标控制相对较为宽松,留给设计者的自由度较大,而中国《公路设计指南》则规定较为详细,避险车道可选类型较为单一,实用性较强,设计
以广东云湛高速公路40m高填土软基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特点、设计计算过程、施工方法,预应力管桩作为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它具有单桩承载力高、对桩端持力层起伏变化大的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工效高、工期短、抗弯性好、成桩质量可靠等优点,可克服水泥搅拌桩在大深度条件下的质量不稳定、施工困难等缺点,可应用于处理高速公路软基路段。
某高速公路为分期修建工程,路面仅铺筑下面层便通车运营.二期中、上面层加铺工程中,对原下面层进行了病害调查分析及处治.结合路面弯沉检测、钻芯取样及人工徒步调查,分析了路面病害横纵缝、唧浆、龟裂、施工缝开裂、沉陷及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病害,结合检测数据制定了密封胶灌缝、高分子抗裂贴封缝和地聚合物注浆等处治方案.合理的设计方案不但可补强路面结构,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同时能避免过度铣刨,节约资源,绿
国道318线的迫龙沟双塔斜拉特大桥拉萨岸端主塔建于泥石流堆积体之上,成都岸端主塔建于基岩(片麻岩)之上.通过分析迫龙沟特大型冰川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规模、爆发频率以及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跨越泥石流通过区域的新的道路选线方式与桥梁设计模式,以供在类似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