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圩田系统中人地关系的再思考--以明清无锡芙蓉圩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历史地理学第三届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3436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明清时期无锡地区之芙蓉圩为对象,在"环境—社会"系统的模式下,审视了其修筑的环境原因、社会原因,及其修筑带来的环境影响与社会响应.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结论:芙蓉圩的修建,起初是缘起于明初江南水利格局的调整与赋役改革计划,随后又因官府和民众的政治利益、个人荣誉、经济利益等原因而不断被维系、完善.芙蓉湖区变湖为陆,其环境效应主要是正面的,也给无锡地方社会带来了良性的,同时也是影响有限的社会效应.人口的压力并非是芙蓉圩修建的原因之一,修建圩田也并非是无锡地方社会应对环境障碍与人口压力的主要方式.研究结论提供了在全流域尺度下具体圩田系统的"环境-社会"模式分析的一则案例.
其他文献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汉武帝发动河西之役,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从陇西出发,攻破匈奴右部,取得此战大捷.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率领部众"凡四万余人,号十万"归降汉朝.汉朝
两汉时期,郡都尉与太守多划疆而治.武帝元狩二年,鄣郡合庐江郡东部四县更名为丹阳郡,黟歙二县地处险远,自然地理单元相对封闭,西汉因循山川形便原则使丹阳郡都尉分治于此,实
李芳民教授《唐五代佛寺辑考》全面考证了唐五代的佛寺,为研究唐五代时期的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而其中犹有未尽者,所以学术界对此不断增补订正,使之趋于完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唐蕃古道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汉藏之间进行商贸交流的重要枢纽.文章将民国时期的玉树商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历史商业地理的理论与方
地域特色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对艺术创作形象的塑造和内容的构思起着重要的影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汪秀霞的剪纸作品极具地方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对医巫闾山地区
《历代筹边略》是晚清中国边疆研究大潮中出现的有关边疆经略的重要成果,其研究内容的长时段、全方位在当时是希见的.作者陈麟图居乡未仕期间即曾率军击败入川的石达开部,入
南朝陈县级封国以陈武帝永定三年、文帝天康元年、宣帝太建七年、后主祯明二年为断限可分为三个时期.整体来看,江广湘三州所置县级封国最多,其中广州的政治地位发生巨大变化,
1915年《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签订后,给予日本在中国“南满洲”商租土地的特权.但“南满洲”的范围并不明确,为防止日本藉机侵权,中国随后提出“南满洲”区域划界
乾隆初年为节约水利治理资金,河道总督、巡抚以及在朝等官员提出在淮、扬地区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改善这一地区的农业条件.乾隆皇帝在宏观政策上尽力减少洪泽湖水排入下河,以支
以江苏省农业统计资料为数据来源,利用区位GINI系数、产业集中度、地区平均集聚率、局域空间相关性、专业化水平等指标测算人民公社时期江苏省粮食作物种植业的地理集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