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生厚荚相思半同胞子代测定与优良家系选择

来源 :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七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y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31个厚荚相思半同胞家系3年生子代测定林进行生长、干形等性状的调查测定研究表明,种子园子代林的平均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通直度分别为10.27m、9.83cm、0.0458m3、2.60m、2.84,所测性状分别比对照高4.37%、5.13%、12.53%、6.56%和8.40%.各性状在家系间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具中高度的家系遗传力.材积与树高、胸径在表型及遗传上均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通直度与树高、枝下高表现为极显著遗传正相关性,而与胸径、材积则表现为显著遗传负相关性.以树高、胸径、材积、通直度建立综合选择指数,初步评选出4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枝下高、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8.54%、6.84%、15.11%、14.20%.研究结果可为厚荚相思多世代遗传改良提供优良的育种材料。
其他文献
通过选择标准木,研究几个美洲黑杨和欧美杨雌、雄品种的单株花芽空间分布及开花性状的研究,得出5a树龄的美洲黑杨和欧美杨的雌株以及雄株,花序分布以树冠中层最多,约占50-70%,其次是树冠上层,约占25-30%,下层最少,约占0-5%,并且该空间分布与造林密度及林地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美洲黑杨和欧美杨各品种营林第3年能形成少量花芽,第四、五年开始可形成较为可观的花芽数量.植株树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β-1,3-葡聚糖酶基因(BG2)转化欧美杨107.本研究以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107杨的高效再生体系,并进一步以茎段、叶柄、叶片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BG2基因.通过抗生素筛选获得大量抗性植株.经对抗性植株的PCR鉴定,获得8个株系的转化植株.
通过对引种在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龙兴林场的7年生落叶松家系试验林调查,由方差分析得,不同家系间树高和地径差异显著;利用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对其性状表现进行评估,初选出适宜于山西省中山山地发展的8个落叶松家系,分别为日永8×长27、日永85×长4C,日永7×华7516,日永8,日永7×华7801,日永7×华马7,日永85×长13和台23.
2009年春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引种了5个杨树转基因品种,经过4年的造林试验观察分析,分别从生长状况、目标及非目标昆虫、土壤微生物、植物多样性等调查和室内分析等,对转基因杨幼龄林生态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转基因杨各株系的平均径生长与高生长略低于非转基因株系,但差异不显著.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林地内非目标昆虫总数量变化趋势相似,无明显差异.转基因林地与非转基因林地间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
对融安县西山林场72个杉木半同胞家系子代1、2、3、4和25年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间树高、胸径及材积差异大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生长性状在各年龄间的秩次相关绝大部分为极显著正相关,大部分家系早晚期生长表现稳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有小部分家系生长性状在幼龄与成熟龄之间变化较大,早晚期生长表现不稳定.以25年生时成熟林的生长量为主要依据,筛选出柳241、柳244、柳2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Lamb) has long been employed as a main source of pine resin in China.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 regulation of resin-yielding capacity (RYC), a total of 50 o
Abstrac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netic control of growth traits (tree height, dbh and stem volume) and wood properties (basic wood density and fiber length) in triploid hybrid clones of Populus tom
以道县洪塘营瑶族乡厚朴种植基地的9年生凹叶厚朴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凹叶厚朴树高、胸径、树皮厚度和厚朴酚、和厚朴酚及厚朴总酚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经过优良单株初选、复选和优良无性系决选,选育出高产、高含量活性成分的洪塘营10号和洪塘营7号优良无性系2个.经专家现场测产和湖南分析测试中心检验,洪塘营10号定植后第11年,平均亩产厚朴皮鲜重3404 kg,折算亩产干皮重1531.8 kg,比对照高出79
自2003年春,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引种了11个树莓品种,经4年苗期试验和9年造林试验观察分析,从生物学性状、产量、抗逆性等调查和室内经济性状分析,选育出皖黑树莓1号、2号、3号、4号,它们在熟性、抗逆性、品质、产量上均优,且适宜在合肥及江淮分水岭地区发展.
以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228-379为母本,进行天然杂交育种试验。采用对杂种的苗期选择、无性系测定、无性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区域化试验,从生长量、形质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木材材性、环境适应性、抗逆性、胶合板制作与制浆造纸性能等方面,采用单性状评价、多性状综合选择的方法,选育出适宜培育杨树纸浆材和胶合板材的优良新品种鲁林1号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