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系丹参毛状根诱导发生及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uoyu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活血散淤、消炎止痛、降低血压等功效,是一种即安全又可靠的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的天然中药。随着丹参药用及保健功能的日益明确,人们对其需求量逐年渐增,但由于野生丹参的大量采挖,使得原本数量有限的野生丹参更加供不应求。尽管栽培丹参的面积及产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丹参的需求,但其依然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低、生长周期长、质量退化等严重问题,因此,基于毛状根培养技术规模化工业生产丹参有效次生代谢产物的基础及应用工作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毛状根培养技术是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植物转化技术,它将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上的基因片段导入到植物基因组上,使得植物产生大量的毛状根。毛状根具有遗传稳定、生长快速和培养过程无需激素等优点,且具有稳定生产有效次生代谢产物的能力。但是丹参毛状根生产中存在质量不稳定、有效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低的问题。针对丹参毛状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论文从诱导毛状根的材料、发酵培养的时间、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的影响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期筛选适宜毛状根高效发酵生产的优良丹参品系、确定基于毛状根体系的丹参次生代谢产物最佳发酵周期、通过诱导子的作用提高丹参毛状根生产有效次生代谢产物的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针对前期培育的7个优良丹参品系D5、D7、D20、D21、T230、T310、T810,建立有效毛状根诱导及发酵体系,比较不同遗传背景丹参毛状根诱导效率、生长速率、有效成分含量等差异表现,最终筛选出适宜毛状根高效发酵生产的优良丹参品系为D5、D20、D21。2、测定丹参毛状根发酵体系不同时间节点次生代谢产物产率的动态变化,探讨丹参毛状根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本实验通过对比发酵培养20d、40d、60d、80d、100d的丹参毛状根中四种有效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确定了基于毛状根体系的酚酸类化合物合适的发酵周期为80d,二萜类化合物合适的发酵周期为100d。3、测试茉莉酸甲酯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确定茉莉酸甲酯的诱导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茉莉酸甲酯诱导酚酸类化合物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分别增加1.34倍和4.34倍,二萜类化合物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分别是增加1.49倍和1.13倍,最终实现丹参有效次生代谢产物的高效生产。
其他文献
禽流感病毒在侵染宿主细胞后所产生的dsRNA会迅速激活dsRNA依赖性的蛋白激酶PKR,被激活的PKR会将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2α磷酸化,造成整个细胞的蛋白合成的停止,从而起到抑制病毒
学位
激肽原是缓激肽的前体,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中,它们的结构和功能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在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之间,这种差异更加明显。甚至连最保守的缓激肽结构域的合成模式和结构
背景:胚胎着床是人类和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妊娠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这个过程受滋养层细胞的介导,滋养层细胞是一群特化的细胞,起源
目的:胚胎着床是胎生哺乳动物及人类生殖生理的重要环节,胚胎着床的关键步骤是胚胎滋养层细胞对子宫内膜的侵入,进而与母体成分形成胎盘。比较发现,滋养层细胞的侵入特性与肿
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复合系统中植物配置、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的科学化,在植物间加强促进作用,降低抑制作用,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党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miRNAs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下游靶基因mRNA的3’-UTR区域,能引起靶m
安徽省合肥市西郊风景秀丽的蜀山湖畔,有一个三面环水、綠树成荫的小岛—董铺岛,2.65平方千米的岛上分布着多个科研机构,所以该岛又被称为科学岛。①科学岛鸟瞰②③ 科学岛广场④绿树鲜花掩映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⑤⑥科学岛上有两个举世闻名的中国“大科学装置”—EAST装置和强磁场实验装置⑦⑧岛上的科研建筑⑨满目苍翠的小岛一隅
期刊
大肠杆菌感染是引起腹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导致婴幼儿腹泻致严重脱水的第二大病原菌(仅位于轮状病毒之后),ETEC也是旅行者腹泻的最常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 检测并分析MMP10基因及其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规律,探讨其作用机理,为探索胚泡着床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方法: 1、建立妊娠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