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乞大》《朴通事》若干语法现象的历时考察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汉语史的角度对元末明初《老乞大》《朴通事》中的若干语法现象进行了考察。对这两部专书的语言面貌语言学界已作了大体的勾勒和研究,但是,两书中某些重要的语法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两书语法现象在汉语语法史中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揭示。  本文在对两部专书的若干语法现象作穷尽描写的基础上,结合共时比较,一是就这两部专书中具有时代特点的句法、词法问题作重点历时探讨;二是立足两部专书,就汉语史研究中学术界研究得还不够充分的句法、词法问题作重点历时探讨。  对两部专书的若干语法现象进行历时考察后,本文发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语言现象。例如,程度补语句“V/A煞”式从汉魏六朝产生后延用至现代的历时演变过程;魏晋至元明“那”字类疑问句的演变尤其是“那”字类疑问句在元明时期的使用情况;唐五代至元明乃至清中叶的“是”类选择问句的演变脉络;唐五代至现代“那/那里”“却”类反诘问句的演变情况;南北朝至元明引进工具/施事的介词“着”的产生及演变;两书量词系统的演变,认为其量词系统既与魏晋南北朝、唐五代量词系统有同有异,也与现代汉语量词系统有同有异。  对前贤的观点本文作出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正。例如,王力先生(1980)认为:宋代以后动结式中的动词和补语已经结合得很紧密了。本文以《老乞大》、《水浒传》、《金瓶梅词话》和《红楼梦》等多种文献中检索到的100多例动结式VOC,对王力先生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吕叔湘先生(1985)曾提出:唐代曾经有过阿谁这个形式,宋元时期,阿谁变成兀谁。元以后这个形式没有了。本文以宋元至明清29种文献中检索到的170多个例子说明,唐代后“阿谁”并未消亡:宋元时期“阿谁”“兀谁”并用,明清时期“阿谁”仍然在使用。  在研究方法上,除运用穷尽描写法、共时比较法和历时比较法外,本文还适当运用其他现代语言学理论于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例如,运用语法化理论探讨程度补语句“V/A煞”式的语法化过程,认为至迟在元明时期,“Ax煞”式、“Vx煞”式已经语法化,而“Vd杀”式却没有语法化。  本文的研究,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元末明初汉语的语言面貌,尤其对于近代汉语语法断代史的构建乃至汉语语法史的构建都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向来以他的市民特征而著称,在小说以及戏剧创作中,老舍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市民生存图。而深蕴其作品的平民意识更是表现了作家深沉的忧患意识和社
芦笋越冬的田间管理包括清园、消毒、追肥、浇水、松土等一系列措施,其目的是保证芦笋安全越冬,并为翌年的采收做好充分准备。具体方法如下:一、清园清园是指对笋田进行一次
期刊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词汇是语言的组成材料,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初级阶段读写课的词汇教学又具有其特殊性。本文采取随堂录音并转写成文字的方法收集材料,从
西方20世纪的现代语言学在科学方法论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语言和言语、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区分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元语言理论产生于逻辑哲学,语言学界对它的研究在
期刊
1现状与问题rn论及屋面防水,坡屋面平屋面更讲究屋盖整体的系统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