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占用心理资源的机会蜂拥而至,尤其是长久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群,遭受着生活中的拥挤,噪音等环境的负面影响,造成人的心理机能耗竭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和压力有关的疾病如身心耗竭综合征,疲劳,抑郁等也会趁机而来。压力、担忧和焦虑等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面有负面的影响。如何减轻和恢复人们的心理疲劳成为研究者们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以环境为视角,探讨人类从环境中得到心理机能恢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环境心理学家的关注,恢复性环境就是研究热点之一。恢复性环境的研究基于注意恢复理论和压力减少理论,然而在恢复过程上存在分歧,后续研究者缺乏恢复性环境中恢复性效果机理的研究,到底个体在恢复性环境下因压力减少引起了心理资源恢复,还是心理资源本身在恢复性环境中可以快速得到补充,抑或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如果两个理论所揭示的是不同的恢复机制,那么如何区别它们各自的作用过程则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及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共三个实验,均采用前测后测的实验设计,以189名有效被试(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持续性注意测验为实验任务,并以测验成绩单的正确率作为被试恢复指标:实验一验证环境的实证恢复性效果;实验二和实验三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探讨环境恢复性效果产生的心理机制。实验一通过对比观看环境图片被试前测和后测任务成绩已验证环境恢复性效果是否存在。研究结果显示观看环境图片组的被试后测成绩显著提高,表明恢复性环境的确存在心理恢复性体验的作用。实验二基于注意恢复理论设计了简单休息组、任务浏览组、想象放松组和浸入观看组,以探索恢复性环境对注意这一认知过程产生恢复性效果的心理机制。研究结果支持注意恢复理论的观点:恢复主要是认知资源的恢复,且在恢复的过程中存在即时补充的可能。实验三基于压力减少理论探索不同伴随状态对于环境恢复性效果机制的影响。结果三组被试被诱导出不同的情绪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注意状态和压力水平后,即使暴露在恢复性环境中也没有得到恢复性体验。按照压力减少理论的解释,个体在恢复性环境中首要和直接的反应是积极情绪的改变,然而实验结论未能支持该理论的观点。结合本研究三个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虚拟的恢复性环境同样具有恢复性效果;(2)恢复性环境的恢复性效果机制是通过认知资源的恢复产生的,且恢复过程存在即时恢复的可能;(3)恢复的过程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识参与的;(4)恢复性环境恢复性效果的发挥是以直接视觉刺激方式呈现的,仅仅靠心理想象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恢复性效果;(5)恢复性效果的发挥,需要个体达到真正心理上的远离。本研究结果总体支持注意恢复理论的观点,研究结论的应用可以为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及公共健康卫生团体或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见,从而为全民的身心健康提供快速有效的恢复途径,为恢复性环境恢复性效果的最大发挥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