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拉蒂·穆克吉小说的“移居意识”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全国图书评论界奖”得主芭拉蒂·穆克吉(Bharati Mukherjee)是最早一批既荣获学术界的认可,又备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南亚裔美国作家之一。穆克吉的创作迄今已逾四十载,其作品精湛地再现了移民生活中离开与融入的张力。  学术界对穆克吉作品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其中,在流亡书写阶段与移民书写阶段,穆克吉作品主题与风格的截然转变得到了广泛的探讨。但截至目前,穆克吉在移民书写阶段,写作重心逐步发生微妙的转变,这些转变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  本论文对穆克吉移民书写阶段创作的主要作品中所体现的“移居意识”进行研究。这既是对现有穆克吉前期研究的延续,又是在论述主题上的创新。“移居意识”,即“植根意识”,侧重移民自我的转变以及对新文化的适应。移居意识拥抱混杂性,颂扬文化翻译,同时批评全盘融入。穆克吉对植根的书写,在后殖民书写中独树一帜。  本论文主要应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四部小说《詹思敏》、《世界的拥有者》、《理想的女儿》与《树新娘》所反映的移居意识进行探讨。不同的移居意识,变形中的自我肯定、越界中的反叛与融入中的反思,同时为本文追溯与梳理穆克吉融合美学的本质与发展,提供了参照。  本论文由导论、三章正文和结论五部分组成。导论部分简要总结了穆克吉的文学成就,个人移民经历及其在移民书写中独特的地位,同时也对穆克吉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并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理论框架与结构。  第一章借助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德里克的自我东方化理论以及混杂性理论,分析了小说《詹思敏》中的移居意识,即变形中的自我肯定。詹思敏变形中的自我肯定存在其双面性。一方面,詹思敏发挥与混杂性密切联系的主体能动性,主动转变,植根于移居国。另一方面,詹思敏在自我肯定中又不断自我东方化,该自我东方化局限了其能动性。变形中的自我肯定这一移居意识,拥抱混杂性,解构僵化的身份认同。但该移居意识对去语境化的、快乐混杂性的颂扬,又反映了穆克吉融合美学中的东方主义立场。  第二章运用文化翻译理论、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女性主义思想以及福柯的权力理论,探讨了《世界的拥有者》中的移居意识,即越界中的反叛。在混杂与文化翻译中,汉娜表现出反叛精神,跨越性别与种族边界,植根于移居地。此外,汉娜还以其他不同的形式,解放了自身的女性特质。穆克吉的《世界的拥有者》在对美国文学经典《红字》进行后殖民主义重写的过程中,颠覆了男/女,白人/黑人的二元对立,解构了白人、男性的美国国家起源神话。越界中的反叛这一移居意识,反映了穆克吉融合美学中的解构主义倾向,以及对印度文化的初步再认可。  第三章依据法农与其他理论家对民族主义/本土主义的批判、世界主义理论,尤其是阿皮亚的“有根”的世界主义理论对《理想的女儿》与《树新娘》中的移居意识,融入中的自我反思,进行研究。塔拉对两个姐姐与自己所代表的三种迥异的文化认同,隔都化、民族主义与全盘融入,进行了反思。在反思与寻根之旅中,塔拉再次肯定了印度文化的优势,并逐步意识到以对文化差异的开放态度,来打破僵化的身份建构以及对立的二元建构,极具重要性。融入中的反思这一移居意识,反映了穆克吉融合美学中的“有根”的世界主义思想倾向。从去语境化书写到再度关注社会文化语境,穆克吉的融合美学由鲜明的东方主义立场转变为更加开放的“有根”的世界主义立场。  结论部分重申了本论文的主要观点。穆克吉在移民书写阶段主要作品中所体现的不同移居意识反映了其融合美学的逐步发展与成熟。
其他文献
约瑟夫·康拉德是20世纪杰出的波兰裔英国小说家,西方评论界广泛认为《诺斯特罗莫》是他最为成功的一部政治小说,以其史诗般恢弘的场面、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背景rn根据一些统计,从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转换成LED照明可以使目前全球所需总电能节省高达10%.尽管预测各有不同,但是一个趋势是显而易见的:高亮度LED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
学位
阅读监控能力控制和调节人们在阅读中的认知全过程,是决定阅读理解质量的重要因素。阅读监控水平由低到高由七个层次组成。监控发生的层次越高,阅读理解的效果越好。阅读教学的
[目的]比较三段式调制工艺、提质增香调制工艺、津巴布韦调制工艺3种调制工艺对烟叶调制质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的烘烤工艺,在生产上示范应用。[方法]采用KRK26品种下部、中部、
学位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中的杰出代表。迄今为止,他已经出版了30余部小说以及大量的文学评论著述,其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得到了批评界的广泛好评。在当代美国文
本论文以和合翻译理论为参照,对苏轼诗词英译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宄。和合翻译理论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论与翻译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翻译模式,其意图在于挖掘中国
本研究从分析中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相关的官方指导性文件入手,解读中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具体指导方针和要求;然后从不同省市大学随机调查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访谈反馈中调查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性。这一概念于1969年由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提出。“互文性”是指一个语篇里包含其他语篇或话语的片段,即任何语篇的生成过程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