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CL1在早期自然流产病理机制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e_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探索SPARCL1是否与早期自然流产有关,研究SPARCL1在人滋养细胞迁移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1.收集2015-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因胚胎停育和主动要求终止妊娠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的绒毛组织样本,提取mRNA与蛋白,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与荧光实时定量PCR检验,比较两组间SPARCL1的表达是否有差异。2.构建pIRES2-EGFP-SPARCL1重组质粒,同时以空载质粒pIRES2-EGF-Enter作为对照。选取HTR8/SVneo与JAR细胞株作为研究模型,通过脂质体转染法使细胞过表达SPARCL1基因,通过划痕实验比较过表达组与对照组的细胞迁移能力。3.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1ug/mL人重组SPARCL1蛋白,通过划痕试验检测其与对照组的细胞迁移能力是否有差异。4.通过CCK8法检测过表达SPARCL1基因是否影响了细胞的增殖活性。5.收集质粒转染及相应对照组细胞,提取RNA及蛋白,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间MMP2、MMP3、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mRNA与蛋白含量是否有差异。6.在划痕实验后添加含有SPARCL1的上清液,提取蛋白,进一步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实验组ERK1/2通路磷酸化活性及AP-1蛋白表达与对照是否有差异。结果:1.在自然流产组与正常组的绒毛组织中,SPARCL1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中SPARCL1基因显著上调,蛋白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2.添加人重组SPARCL1蛋白及过表达SPARCL1后,HTR8/SVneo细胞的迁移距离与迁移面积与对照存在差异。过表达SPARCL不影响HTR8/SVneo细胞增殖活性。3.HTR8/SVneo细胞过表达SPARCL1后,相较于对照组,MMP2、MMP3、VIMENTIN的表达降低,E-CADHERIN的表达升高。JAR细胞过表达SPARCL1后,相较于对照组,MMP3、VIMENTIN、NCADHERIN表达降低,E-CADHERIN表达升高。4.对HTR8/SVneo进行划痕实验并添加含有SPARCL1上清液后,相较于对照组,ERK1/2通路磷酸化活性与AP-1蛋白的表达均有降低。5.自然流产组的绒毛组织中,SPARCL1与MMP2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261),Pearson系数-0.4962;SPARCL1与VIMENTIN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356),Pearson系数-0.4842。结论:1.自然流产组的绒毛组织中SPARCL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2.SPARCL1可以下调滋养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3.SPARCL1可能通过下调ERK1/2通路的磷酸化活性与AP-1的合成使MMP2、MMP3、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下降,E-CADHERIN表达升高,从而影响了滋养细胞的分化与迁移侵袭的功能,妨碍了子宫螺旋动脉重铸与胎盘床的发育,参与了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低氧诱导因子已被证明具有促进细胞多种生理功能的作用。本研究针对修复重建领域棘手的骨缺损、难愈性创面、肌腱韧带止点缺失的问题,应用低氧诱导因子的激动剂——VH298,探究其在面对上述问题时的治疗潜力,以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在细胞实验当中,首先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VH298处理后,不同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的表达量,建立明确的时间-效应、浓度-效应曲线,为后续的实验建立基础。本研究采用CCK-8法测定
研究背景:高血压血管重塑是导致人类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述清楚。我们研究小组及国内外学者证明血管外膜纤维化和炎症在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极其重要,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血管损伤中首先被激活,协同血管周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参与血管重塑过程。有研究报道转录抑制因子Krüppel-like factor 15(KLF15)调控靶器官纤维化过程,但KLF15尤其是其转录活性
目的:前列腺增生症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及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是手术治疗BPH的主要手段,但仍有不少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短期或长期并发症,如尿潴留、尿路刺激症状、严重出血等。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前列腺尿道部再上皮化可能是解决BPH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本研究从比格犬动物手术模型出发,研究雄激素及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部尿道创面修复的影响。同时利用体外实验,通过前列
基于压缩感知的磁共振重建技术(Compressed Sen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MRI)可以有效地解决磁共振扫描速度较慢的问题,是磁共振快速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压缩感知技术使用非相干的随机k空间欠采样轨迹采集磁共振数据,并且利用图像的稀疏性,通过非线性优化的方法将欠采样的数据恢复出来,可以得到与原始图像质量相近的高质量重建结果。在CS-MRI框架下,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其发病机制仍未确切阐明。非编码RNA(non coding RNA,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研究发现其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根据非编码RNA的长度,可以将其分为微小非编码RNA(micro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coding RNA,lncRNA)。本研究中我们以miR
研究目的:1)FUT3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FUT3的表达对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是否为独立危险因素;3)FUT3表达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中的预后预测价值,为临床预测预后、分层管理病人提供新选择。研究类型:临床回顾性队列研究,406名组织病理学证实ccRCC患者组成的队列,随访74个月。研究方法和内容:运用组织微阵列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半定量评分,来分析F
目的:构建强成骨性能的骨移植材料是骨科临床工作者及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指端骨缺损再生过程中,甲床组织是保证骨再生的核心要素。但是其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旨在探索甲床内促进骨再生的结构特点及蛋白构成,并利用甲床组织设计和构建可供移植的生物支架,并研究其对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和作用机理,为临床上治疗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收集临床废弃的甲床组织,首先,通过组织学和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第一部分 saRNA激活肾癌细胞E-cadherin基因表达及其机制目的:检测肾癌细胞中的E-cadherin基因表达,观察E-cadherin表达水平与肾癌发生的相关性。遴选能和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域序列互补的saRNAs,明确saRNA对肾癌细胞系ACHN和786-O细胞E-cadherin表达的激活效应。材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6年11月期间于瑞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并经
目的:制作多孔Se@SiO2纳米球涂层导尿管并探究其对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前列腺部尿道部创面愈合速度的影响及分子机制,为减少前列腺术后并发症提供新思路。方法:1、制备多孔Se@SiO2纳米球,通过XRD和TEM技术鉴定其微观结构。并利用DCFH-DA探针等技术检测其活性氧(ROS)清除能力及生物安全性。再将多孔Se@SiO2纳米球溶于壳聚糖溶液中制作涂层导尿管。同时测定导尿管的涂层厚度、
研究背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以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及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我国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补体系统在正常妊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却可引起PE的发生。补体C5a作为补体系统中最重要的活化产物之一,但其在PE发病中的潜在机制仍未可知。研究目的:明确C5a是否参与PE的发生,并探讨其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