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CE/GRACE-FO重力卫星星间测距系统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ng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重力场是表征地球内部和表面质量分布和迁移的重要物理量,在国防安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GRACE/GRACE-FO重力卫星的出现是重力场测量中一次具有革命性的进步,它首次提供了高精度的、全天候的、全球中长空间尺度的月分辨率时变重力场信息。除了得益于卫星科学的编队设计、高精度的载荷、高稳定性的平台之外,还依赖于其地面数据处理技术的几十年的积累与发展。GRACE类重力卫星的数据产品依据处理流程分级为:Level-0,Level-1A,Level-1B,Level-2,Level-3。其中Level-0到Level-1B数据处理称为原始数据处理,是后续所有数据产品处理的关键。由于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GFZ(Geo Forschungs Zentrum Potsdam)对GRACE任务只公布了Level-1B,对GRACE-FO任务公布了Level-1A与Level-1B数据产品,且对原始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细节一直保密,因此与原始数据处理技术相关的文献很少。我国重力卫星任务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完成了卫星设计预研与硬件研发,亟待原始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星间测距系统作为GRACE类重力卫星的关键载荷,其原始数据处理技术直接影响重力场反演的结果。本文聚焦于GRACE类重力卫星的星间测距系统的原始数据处理技术,首先从地球重力场到重力场空间测量手段(即重力卫星)展开描述,然后对GRACE/GRACE-FO星间测距系统的测量原理与噪声分布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GRACE-FO的Level-1A和Level-1B数据产品对星间测距系统的原始数据处理技术开展了研究和验证工作。最后深入分析了星间测距信号在传播路径上的延迟问题。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星间测距系统的测距原理和噪声分布GRACE上搭载了微波测距系统(KBR,K-Band Ranging system),GRACE-FO上同时搭载了微波测距系统和激光测距系统(LRI,Laser Ranging Interferometer)。首先,本文从测距信号的频率到星间距离和测距信号的相位到星间距离两个方面推导了各物理量在测距系统中的变化,使星间测距的测距理论适用范围更广。然后,详细分析了两套测距系统的噪声分布特征以及对测距信号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发现,微波测距系统的低频噪声主要来源于超稳晶振的噪声,高频噪声主要来源于系统热噪声;激光测距系统的低频噪声主要来源于由于系统设计缺陷产生的由姿态变化耦合到测距变化中的TTL(Tilt-to-Length)噪声,高频噪声主要来源于激光频率噪声。(2)微波测距系统原始数据处理技术流程与验证微波测距系统的测距精度为1μm,而原始相位观测值中包含了大量噪声且双星时标并不同步。本文首先研究了微波测距系统的原始数据处理(Level-1A到Level-1B)中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测距系统中由相位到有偏距离的计算方法,由星间测距信号在传播路径上的延迟引起的光时改正算法,由微波测距系统的测量参考点与卫星质心不重合引起的天线相位中心改正算法。其中有偏距离的处理主要包含时标改正(双星时间同步),相位改正,消除电离层影响,低通滤波与降采样等关键步骤。其难点在于相位观测值依赖于时间系统和测距信号频率。因此若要获得高质量、低噪声的相位观测数据需精确计算时间变化和频率变化以及两者的耦合效应引起的相位观测值变化。光时改正距离的处理主要为微波在星间传播时间的精确计算。天线相位中心改正距离的处理主要为卫星KBR坐标系到双星视线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在分析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方法和流程计算得到的HUST_KBR1B产品与JPL官方的JPL_KBR1B产品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其中,基于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有偏距离与官方结果的差别(rms)约为1nm,天线相位中心改正距离的差别(rms)约为5nm,上述差别远低于KBR系统的测距噪声水平。最后基于HUST_KBR1B与JPL_KBR1B产品开展了时变重力场反演,分析其在重力场反演中的差别表明,利用两种KBR1B产品得到的距离变率的后验残差信号接近(差别几十纳米),获取的时变重力场的空间分布相同,阶方差信号接近(差别在1mm内)。(3)激光测距系统原始数据处理技术流程与验证激光测距系统的测距精度为2-5nm,原始相位观测值中除包含大量噪声和双星时标不同步之外,还包含了大量的相位跳跃。本文首先研究了激光测距系统的原始数据处理(Level-1A到Level-1B)中如下的关键技术:星间激光测距系统相位到有偏距离的计算,由星间测距信号在传播路径上的延迟引起的光时改正。其中有偏距离的处理主要包含时标改正(双星时间同步),相位改正,相位跳跃消除,低通滤波与降采样等关键步骤。其难点在于相位观测值依赖于时间系统和测距信号频率、且双星观测相位中均存在大量的相位跳跃。因此若要获得高质量、低噪声的相位观测数据需精确计算时间变化和频率变化以及两者的耦合效应引起的相位观测值变化,以及精确消除双星观测相位中的跳跃。光时改正距离的处理主要为激光在星间传播时间的精确计算。在解决上述问题基础上,基于本文计算方法和流程得到了HUST_LRI1B产品,与JPL官方的JPL_LRI1B产品和AEI(Albert-Einstein-Institut)发布的AEI_LRI1B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频区域HUST_LRI1B结果与AEI_LRI1B精度相当,均优于JPL_LRI1B。在低频区域由于时标和尺度因子估计方法不同导致三种产品在1CPR,2CPR处的差别最大可达几个微米。基于上述三类数据,开展了时变重力场解算。在重力场反演结果的比较中,HUST_LRI1B与AEI_LRI1B的后验残差接近,且高频误差远小于JPL_LRI1B,其原因为本文采用更合理的相位跳跃消除算法,基于三种产品获取的时变重力场结果在空间分布图和阶方差上(差别在1mm内)均接近。(4)高精度光时改正的计算受卫星高速运动、星间残留气体以及广义相对论效应的影响,微波和激光在卫星间的传播时间会发生延迟,该影响即为在测距系统中的光时改正。本文详细分析了以上三种因素对传播时间的影响。其中,由卫星高速运动引起的时间延迟对KBR/LRI测距的影响约4.8m。星间残留气体(主要是电离层)的产生的延迟对KBR的单程测距影响有13mm,但采用双频组合测距后影响在pm量级,而LRI中由于激光频率远高于微波,其影响也在nm量级。本文重点考虑了广义相对论效应的影响,首先从光子运动方程出发,考虑了最新的背景场模型的引力场的影响,提出了KBR和LRI的光时改正(LTC,Light time correction)的解析表达式,该模型可规避迭代计算方法带来的高频误差。研究了LTC对各类重力场模型和参数的依赖性,并将结果与GRACE和GRACE-FO官方数据提供的LTC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改进光时改正计算的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方法计算获得的LTC的噪声大大降低,远低于当前星间测距系统的噪声水平。因此,本文中的LTC改正方法适用于高精度的LRI,即使对于下一代重力任务和空间探测任务,该方法也可准确计算LTC。
其他文献
由于土石坝的数量和最大坝高的不断刷新,需使用有限元方法对坝体的应力-应变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土石坝的有限元分析包含了建立有限元模型、选择合适的本构关系、赋予材料参数、荷载与约束的施加、计算与结果分析等步骤。因此,需要使用的分析软件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操作能力、有符合需求的本构关系、高效的计算能力以及便捷的前后处理功能。本文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总结国内外学者经验,确立了以ANSYS软件为基础的土石坝分
为提升船闸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水平,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运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基础上,细化并编制了满足标准要求的船闸工程BIM设计细则,根据应用实践建立了船闸工程BIM设计总体实施流程。以某船闸工程为例,对信息模型的层级组织、模型内容、协同设计、分类编码、模型存储和成果交付等进行了实践,验证了基于标准的实施工作流程的可行性和标准在船闸工程BIM设计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水运工程设计信
针对数控装备数据采集效率低、结构不完善、格式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控装备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首先确定建模范围并获取数据源,其次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信息抽取形成领域元模型,再将元模型与第三方知识进行数据融合形成领域模型,然后对其进行知识加工生成知识图谱,最后通过映射与抽象生成信息模型并实例化生成JSON文件.搭建具有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功能的数控装备工业互联通信协议(NC-Link)客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跨境规则的探索与国际贸易联系日益紧密,在传统数据跨境的专门规则外,外资安全的审查范围扩展至数据跨境行为,各国开始通过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开展数据跨境合作。这种联系在推动数据跨境规则探索的同时,也存在监管机构与数据传输企业的权力配置失衡、纠纷解决机制缺位问题;具有拉大数字鸿沟和不合理增加企业负担的潜在风险。鉴于上述问题,我国宜在构建本国数据出境制度中平衡数据出境自由化与安全保障
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参与的最重要的区域自贸协定,RCEP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充分兼顾了缔约方之间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差异,在倡导数据跨境自由流动的同时,设置了“公共政策目标”与“基本安全利益”例外条款。但RCEP对该例外条款的范围和适用标准并未明确,因此存在适用上的不确定性。我国现阶段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制强调数据安全的维护,与RCEP数据跨境自由流动的原则不符。我国需在国内立法中根据RCEP的相关规则进一步
不同于一般的市场化基金,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作为发起人的国有私募股权基金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和取得市场化收益的"双重使命"。一方面,设立国有私募股权基金的初心和使命是服务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优化和国企结构调整,通过基金发挥国有资本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其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是明确的;但与此同时,基金还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
期刊
随着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中国研究的重点已从之前的“要不要加入”转向“能不能加入”。在数据治理中,数据跨境流动长期为学界关注。当前,中国已经基本构建起数据跨境流动法律框架,这为深入分析中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理念和全面比对CPTPP的相关规定奠定了基础。从内容上看,中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由规范流动的主要规则和其他规则构成,并形成了以数据本土化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限制规则。总体说来,
伴随数字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家间的数字治理鸿沟日益加深,以数字平台为主的私营主体逐渐成为跨境数据治理体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全球性数据合作受阻的背景之下,部分国家逐渐转向区域治理、双边治理甚至单边治理。这对跨境数据治理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表现在从个人隐私到国家安全的理念更新,从一元管理到多元治理的主体赋能,从自由流动到数据主权的原则设定,从域内管辖到长臂管辖的模式转变,以及由单一转向多
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要求组织能够及时应对挑战,解决突发问题,而完全依靠领导者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组织持续发展的需要,员工主动性行为的作用日益凸显。理论研究中,从领导方式的角度探究如何激发员工主动性行为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而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在组织正式授权之下,垂直的个人领导方式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忽视了在非正式互动中形成的水平的集体领导方式的作用。近年来,领导者的作用逐渐减弱,团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