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盐限制条件下龙须菜对多重环境因子的生理学响应

来源 :江苏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c8541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海藻常年生活在海水中,其生长发育依赖于适宜的生态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应对各种环境理化因子的胁迫。当前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同时导致海洋吸收CO2的增加,促使表层海水酸性增强,引起海洋酸化。未来这一现象可能进一步加剧,并潜在耦合或伴随其它环境因子的改变,尤其随着我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近海陆源营养盐的输入下降,以及高密度海藻栽培和藻体N、P营养盐吸收比例不协调等因素影响,近海局部区域营养盐缺乏现象日益严重。升高的CO2浓度、温升、N/P营养盐限制、低盐胁迫等多重环境因子的变化,潜在影响大型海藻生长和光合生理表现。目前,关于营养盐限制对大型海藻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室内或室外单因素实验,在营养盐限制和CO2浓度升高的双重背景下,藻体如何响应多重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红藻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为材料,在室外自然光照下,选取温度、CO2浓度、盐度等多个环境因子,探究在营养盐限制条件下龙须菜对多重环境因子的生理响应,以期在未来气候环境变化条件下为龙须菜的育苗和遗传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支持。具体内容如下:1.设置4个营养盐梯度(HNHP:103.1μmol L-1 N,10.1μmol L-1 P;HNLP:103.1μmol L-1 N,0.1μmol L-1 P;LNHP:3.1μmol L-1 N,10.1μmol L-1 P;LNLP:3.1μmol L-1N,0.1μmol L-1 P)和2种CO2浓度水平(HC:1000μatm;LC:400μatm),研究氮、磷营养盐限制和升高CO2浓度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生理的耦合影响。结果显示:磷限制对龙须菜的RGR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HP培养条件下,HC处理对其RGR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LP培养条件下,HC处理可显著降低其RGR(P<0.05);在LNLP培养条件下,HC处理对其生长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LP培养条件降低了其净光合速率和r ETR(P<0.05);LNLP培养条件显著降低了光合色素、SP和SC的含量(P<0.05)。结果表明:磷是限制龙须菜生长的主要营养因子;营养盐限制和海洋酸化协同抑制其生长和光合生理性能。2.设置2个磷营养盐梯度(HP:10.1μmol L-1;LP:0.1μmol L-1)、2个温度梯度(HT:24℃;LT:20℃)和2种CO2浓度水平(HC:1000μatm;LC:400μatm),研究磷营养盐限制、升温和升高CO2浓度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生理的耦合影响。结果显示:HP培养条件下,龙须菜的生长速率随着温度升高显著增强(P<0.05);HC处理显著抑制其生长(P<0.05),但在LP培养条件下,HT处理缓解了海洋酸化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LP培养条件显著降低了其净光合速率和r ETR(P<0.05);HCLT培养条件下,LP处理增加了Chla的含量(P<0.05);LCHT培养条件下,LP处理显著增加了PE、PC的含量但降低了SC的含量(P<0.05)。结果表明:海洋酸化显著抑制了龙须菜生长,但是在磷限制的条件下,高温缓解了海洋酸化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在磷营养盐充足培养条件下,其生长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3.设置2个磷营养盐梯度(HP:10.1μmol L-1;LP:0.1μmol L-1)、2个盐度梯度(HS:34;LS:25)和2种CO2浓度水平(HC:1000μatm;LC:400μatm),研究低盐、低磷和升高CO2浓度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生理的耦合影响。结果显示:无论盐度水平如何,HP培养条件下,HC处理对龙须菜的相对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LP培养条件下,HC处理显著降低其相对生长速率(P<0.05);在LCHP培养条件下,LS处理显著促进其生长(P<0.05);LP处理显著降低了其净光合速率和LC培养条件下的r ETR(P<0.05);在HCLS培养条件,LP处理显著降低了光合色素的含量(P<0.05);在HCHS培养条件,LP处理显著降低了SP和SC的含量(P<0.05)。结果表明:低磷营养盐胁迫和海洋酸化的交互作用对龙须菜的生长和光合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在LC培养条件下,磷限制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在HS处理组高于LS处理组,然而在海洋酸化培养条件下这种抑制作用是相反的,即LS处理组高于HS处理组。该论文有图29幅,表27个,参考文献155篇。
其他文献
目前,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温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给人类生存活动带来了诸多影响。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2009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已经超过50%。并且这些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初期,将有可能是全球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增长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进行分析有利于制定协调、科学的减排目标和策略,为实现2℃温控目标
学位
自然保护区是为有代表性的动植物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生境,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的手段开展保护区的长期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已成为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气候条件优越,生态价值高,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状况成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关注点。本文以海南岛23个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典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基于InVEST模型和Land Trendr
学位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一项受灾者安置措施,其地理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避难救灾能力。超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比普通城市更高,城市突发灾害带来的危害也更大。近年来我国对于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速度较快,但仍存在着建设标准规范不统一、区域分布不均衡、场所选址不合理、场所整体服务能力滞后于城市发展等问题。因此以更高的要求对超大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进行评价,并对服务
学位
微塑料(Microplastics)通常指粒径<5 mm的塑料微粒,由于微塑料具体积小、难降解等特性,在外力作用下,已成为水生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新型污染物。海藻作为海洋初级生产力,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固碳增汇等重要作用,为科学认识微塑料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以及在海洋藻类介质中的污染现状,以剖析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性。本论文通过室内受控实验,以单独微塑料和微塑料与有机磷酸酯(磷酸三(1-氯
学位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日益扩张的生活需求,导致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不断变化,在对土地利用进行改造的方式中,往往存一部分不合理的方式,造成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等严重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重点。在此
学位
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滨海地区兴建起了越来越多的大型热(核)电厂,这些滨海电厂建成和运行后,会对冷却水进行氯化处理来消除水体中生物对冷却系统的影响。青蛤主要分布于日本、韩国以及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而滨海核电站温排水的出水口正是青蛤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且目前有关余氯对青蛤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尚不清楚。鉴于此,为研究余氯对青蛤生长、存活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本论文首先研究了余氯急性胁迫对青蛤存活及其肝胰
学位
南海海域低空大气波导环境对无线电传播、雷达探测信号传播等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南海海域大气折射率对军事、民生领域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一步,通过对海洋环境的探索可以推进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步伐,因此,本文通过使用海气浪耦合模式COAWST对南海海域大气折射率环境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COAWST海气浪耦合模式以MCT耦合器作为驱动,结合了
学位
亲虾的培育和催熟直接影响其繁殖性能,在脊尾白虾规模化人工繁育中至关重要。目前,脊尾白虾亲虾的来源主要依赖近海或者虾塘捕获,其性腺发育程度不可控且容易携带病原,后续的亲虾转移和运输难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机械性损伤,这些因素都会给脊尾白虾规模化人工繁育带来一定的损失和难度,制约脊尾白虾工厂化养殖的发展。因此,本文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开展主要环境因子和雌雄比例对脊尾白虾生长、性腺发育
学位
贝类壳色常呈现出多态性,壳色可以作为优良性状的标记色,用于贝类良种选育研究。目前关于青蛤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其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生殖生理以及苗种培育等方面,然而对于青蛤壳色形成的原因、分子机制及青蛤紫、白壳个体间生长及营养差异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先对青蛤紫壳成因进行初步探究,了解到色素主要存在于紫壳珍珠层中且类胡萝卜素可能是紫壳中色素的主要组成部分,紫壳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外套
学位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在我国,菲律宾蛤仔的年产量大约400万吨,养殖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是我国南北方沿海广泛养殖的重要滩涂经济贝类。本论文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从蛤仔人工催产、肌肉发育、生长标记和生长最适环境因子等四个方面,查明菲律宾蛤仔人工催产及早期生长发育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5-羟色胺和热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