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失效后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响应分析及损伤路径识别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t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减震手段,如今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隔震结构在地震中的隔震效果优良,但是在强震来临时,上部结构有可能发生弹塑性变形而导致累积损伤,隔震支座也会因过大变形、受拉过大而失效,导致结构整体损伤更严重或倒塌。由于目前关于结构损伤、倒塌的研究大都针对普通结构,所以本文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基础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从损伤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隔震支座意外失效前后结构的损伤差异,利用变形和能量双参数损伤指标对隔震结构的构件进行了损伤分析,并以损伤指数来识别隔震结构的损伤路径,具体工作如下所述:(1)依据弹塑性分析软件Perform-3D中的建模单元,建立基础隔震结构支座完好和失效后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在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下分别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地震输入能的不同及分布规律,还有各楼层耗能、隔震层耗能及构件耗能的差异。(2)根据Perform-3D软件中得到的构件耗能和变形参数,计算出每个构件的损伤指数,对比分析角支座失效、短边中支座失效、长边中支座失效以及内支座失效后的剩余结构与原结构的构件损伤指数的变化,即隔震支座、隔震层梁、上部结构梁、柱的损伤指数变化,还有不同位置的隔震支座失效后对其他构件的损伤的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最后,综合分析不同位置的隔震支座失效后,结构整体的损伤影响范围和损伤路径的变化。(3)选择不同的地震动,即双向地震动和三向地震动,对支座失效后的损伤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地震动对损伤结构的隔震支座的损伤、梁的损伤、柱子的损伤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替吉奥及卡培他滨治疗蒽环或紫杉类耐药的进展期乳腺癌(Advanced Breast Cancer,AB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蒽环或紫杉类耐药的ABC患者,优化
目的:  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稳定过表达fancd2os基因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模型,分析fancd2os过表达对紫外(UV)诱导TM3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采用RNA干扰策略沉默fancd2o
陇东地区为典型的非饱和黄土地区,拥有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黄土塬,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过去西北地区黄土的研究多集中在兰州、西安等地,陇
建筑隔震体系是全新的一种抗震方式。在结构中设置隔震装置可以有效减小地震作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隔震支座通常设置在结构底部或者上部楼层层间,即基础隔震与层间隔震。随
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而其中又以干旱、低温和盐渍的影响最为严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主动的防御机制,能够识别逆境信息并通过信号传递最终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可溶性糖、甜菜碱等,同时,许多基因被诱导表达。植物体内存在复杂的信号传递途径,由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催化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