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祭礼舞的礼乐思想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庙佾舞作为文庙释奠时舞的儒教祭礼舞,体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文庙是供奉孔子牌位的学校的祠堂,释奠是缅怀先师孔子的祭祀仪式。儒教祭礼仪式上舞的佾舞被称为文庙佾舞或者释奠佾舞,简称佾舞。释奠一般被认为是孔子的祭祀,但实际上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本来释奠是指祭奠天神或地神以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收,其形式多种多样。后来演变为专指孔子的祭祀并流传至今。  具有综合艺术性的释奠里不仅包括礼,还必须伴随着乐。这里乐根据礼乐论,表现为乐歌舞合乐的形式,在《礼记》礼则以阴阳思维体系来说明其礼、乐。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这句话是指以礼引导天地之意,以乐调和其声音与动作,这样万物好构成协调,变得和谐、有序,而且还彼此区别。从礼乐之属性来看,礼表现为阴,乐表现为阳的特性。佾舞将天地秩序与协调表现为“差等和合”,这就是儒家礼乐精神的核心、特点所在。  本稿主要考察佾舞的由来及其理论背景,对表现为“等差与和合”的佾舞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佾舞之礼乐思想。  佾舞的等差与和合表现为舞位、舞蹈的行列、舞具、舞蹈动作等,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依据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思想,进行佾舞的场所位于“庙庭”里,东侧安排文舞,西侧则是武舞。佾舞就位于与天地相区别的位置里,文舞与武舞又分别安排在东西两侧,在那里所跳的舞蹈分别是文舞九德和武舞七德之舞,将文德与武德表现为阴阳的协和。  第二,佾舞根据身份等级,其舞蹈的行列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天子是八佾、诸侯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舞蹈规模也有所不同,但是天子到士,表现恭敬之心的舞蹈动作却是相同的。  第三,文舞与武舞所使用的舞具不同。文舞使用的是籥翟,武舞使用干戚,但是二者表现天地合一的方法十字形却是相同的。  第四,文舞与武舞的舞蹈性质各不相同。文舞表现恭敬、辞让与谦让,武舞则是攻击与防御,但是表现进退与旋回方面二者相同。
其他文献
期刊
唐寅与罗塞蒂,两位画家一中一西,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均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的绘画自然也存在着差异性。而他们的作品中又有着一些微妙的同一性。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美术史上,自
期刊
期刊
期刊
十九世纪电灯的普及,为西方城市带来了工业时代的夜色景观,也革新了人类划分白昼和黑夜的时间观念,塑造了一个与农业社会截然不同的全新的现代夜空。进入到新世纪,随着中国城市进
期刊
从1926年万氏兄弟的《大闹画室》开启中国动画的历史后,中国动画电影在八十多年间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创作基地的“中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