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原则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计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yxiao3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提出社会共治原则,作为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遵循的新原则,能够实现从传统的自上而下型监管管理,转向上下结合的多方参与型共同治理模式,调动不同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使各方有序参与形成合力,达到更好的食品安全治理效果。这一新原则对实现食品安全领域的善治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亟需在理论上给予充分的科学指导,在实践中进行有益探索。社会共治原则在西方的理论发展进程是从治理理论开始,经历了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多中心理论以及公共治理,尝试打破政府和市场的界限,逐步进行思路的转变。我国的演进历程表现为法治建设和监管机制的变迁,最终在实践中逐步确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原则。根据食品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消费者组织的社会监督、食品安全有奖举报、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四项体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原则的制度分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公权力主体、私权利主体、社会性主体共同参与的,在公权力主体的逐步引导下,最终达到社会性主体发挥核心作用的非均等性的治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原则是指导各方参与主体,从两个极端治理模式逐步融合,趋向于中间地带发展而形成最终模式的一项基本原则。公共治理理论、社会失范理论以及软法理论对于食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公共治理理论中有助于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将公共治理理论范式引入食品安全治理能够为社会共治原则提供理论上的支撑。社会失范理论能够解释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从问题的产生源头上进行社会共治原则的探索也是必要的。软法理论和社会共治理论在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上具有共性,软法能够全面回应社会共治中体现的多元主体的参与性和行为模式的多样化,对于社会共治的推进以及实现食品安全领域的善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明确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原则的学理基础,有助于实现政府公共监管模式的转变,推动行政放权和软法机制的应用,确保企业主体责任与社会责任的两元统合,保障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式民主权利。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使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迅速走向崩溃,大量的农村老年人处于老年保障严重不足
目的:研究并探讨目标管理理论应用在神经内科实习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极其价值。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实习护士100名,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分成
关于孔子“作歌”和“遇隐”的记载,在从先秦到汉魏的文献中都能看到.这两类题材作为后代对孔子的一种追忆方式,有其文献依据和历史文化根源.不同典籍对同类事件的处理方式各
<正>考研英语翻译部分是一篇400字左右组成的文章,其中包含5个划线句子,要求30分钟内准确、完整、通顺地译为汉语。作为限时完成的测试科目,考研英语翻译难度较大,众多非英语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由于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以滑膜组织炎性增生、关节破坏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研究发现
会议
<正>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原四川医学院卫生系、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公共卫生院系之一,也是中国最早招收和培养职业卫生本专科人才的教育机构,回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胞内寄生菌布氏杆菌属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都能感染的细菌性传染病,简称布病。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有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问题。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越来越严重,我国也不例外,进行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免疫接种是预防布鲁氏菌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疫苗主要是布鲁氏菌弱毒活疫苗,这些疫苗虽具有良好的保护能力,但其也存在
2008年以来,我国为了缓解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虽然在短期内取得成效,但债务却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致使我国各个非金融部门金融杠杆
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9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70年来,中国
樟东坑钨矿为崇-余-犹地区典型的花岗岩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钨钼矿床之一,矿区隐伏花岗岩分主体与"火焰状"脉体两种岩相产出,都与钨钼矿化有关,为成矿母岩。矿区花岗岩岩石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