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地层岩石热塑性断裂模型及应用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uxian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部地层能源开发是我国能源的重大战略需求,鉴于深部地层岩石在高温高压的地质条件下会呈现显著的热塑性特征,亟待提出深部地层岩石热塑性断裂模型,并进一步揭示岩石的热塑性断裂特征,为安全高效开发深部高温储层能源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围绕深部地层岩石热塑性断裂模型及应用开展了系统研究,包括岩石热塑性本构模型,岩石热塑性断裂模型及断裂特征,高温岩石热塑性断裂特征的测试方法,以及热塑性断裂模型在高温岩石水力裂缝扩展中的应用四个方面。针对深部储层高温致密岩石提出了热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静水压力、偏应力以及温度对岩石热塑性的影响,确定了与温度相关的Drucker-Prager屈服与强化条件,与温度相关的加卸载准则,应力-应变-温度本构关系。选用20~250℃Tournemire页岩的三轴压缩试验数据,确定了热塑性本构模型的模型参数,基于本构模型预测了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的力学响应特征并与试验结果对比,模型与试验的一致性达93%,证明了热塑性本构模型的有效性。基于热塑性本构模型的建模方法,将高温岩石中发生软化的断裂过程区表征为一条黏聚裂缝,建立了热塑性断裂模型。模型包含依赖于温度的屈服与软化条件,黏聚力-裂缝张开位移-温度的断裂本构关系,以及加卸载准则。基于热塑性断裂模型提出了热塑性断裂特征的表征模式,包括与温度相关的黏聚裂缝抗拉强度、临界张开位移、断裂能与断裂过程区尺寸。并进一步基于模型研究了瞬间温差对热塑性断裂特征的影响,提出了瞬间温差改变热塑性断裂特征的表征模型。基于热塑性断裂模型,提出了高温岩石热塑性断裂特征的测试方法,设计了带有声发射及数字图像相关监测的高温热塑性断裂试验系统。通过设计的试验系统对花岗岩试验开展了高温与瞬间温差作用下的三点弯断裂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与声发射方法刻画了岩石的热塑性断裂特征,确定了热塑性断裂模型参数。在高温与温差作用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达81%~98%,证明了热塑性断裂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对300 mm×300 mm×300 mm的立方体花岗岩试件开展了水力压裂大型物理模拟试验,通过声发射能量与震源机制的空间分布刻画了水力裂缝在不同围压(0.1/0.1/0.1 MPa、10/25/30 MPa)及温度(20℃、120℃)条件下的热塑性扩展特征,发现了水力裂缝周围存在微裂缝带。提出了3个评价高温储层压裂改造效果的指标,分别为水力微裂缝带断裂能、水力微裂缝带尺寸及水力微裂缝带内剪切型微裂缝比例。应用热塑性断裂模型揭示了高温及温差对水力裂缝扩展的作用规律,例如在高温及瞬间温差作用下,高温水力裂缝断裂能降低了75%、水力裂缝呈间歇式扩展且扩展阻力随裂缝延伸而增加、水力微裂缝带有效宽度减小了40~56.4%以及剪切型微裂缝的比例降低了6~12%。最后,提出了两个高温储层压裂优化方法。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支持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是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维度,指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形成和表现出的稳定态度和行为倾向,是影响幼儿后继学习的重要因素。问题解决能力是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品质,对幼儿一生的学习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角色游戏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说明"部分强调,实施《指南》时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简称NEGP)提出:"学习品质是社会发展、情感发展、认识发展相互作用的核心,是涵盖一系列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的总称。"学前教育专家鄢超云教授指出,
期刊
珠江口盆地是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上的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分析珠江口盆地的构造特征,不仅有助于理解南海北部陆缘的形成及演化,也是评价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揭示油气成藏规律必不可少的基础地质研究内容。本文遵循构造解析原则,利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珠江口新生代盆地的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论文研究以盆地中不同构造单元的代表性地震剖面解释和油田构造图分析为基础,通过定量分析盆地几何学、运动学(包括断裂
声波测井仪器一般都由声波发射声系、声波接收声系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并进行协调工作。为了采用多信息融合的方法,减少测井解释的不确定性,现代仪器开始向大规模复杂阵列化方向发展。仪器阵列化声系的有效性直接决定测井作业的成败,器件的一致性影响测量的精度和可信度,井下高温高压环境对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仪器的阵列化也增加了组装调试和维修的难度与复杂度。针对此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和开发
与一般理想化模型不同,天然岩体中包含有大量缺陷,天然裂缝作为其中一种大量分布于岩体中。裂缝群的存在会对岩石的力学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对于岩石断裂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线弹性及弹塑性模型,较少从裂缝群的影响角度研究岩石的断裂问题。本文从受压条件下的天然裂缝群的响应入手,研究了其与岩石部分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而后通过水力压裂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进一步讨论了不同尺度下裂缝群对于岩石受压破坏及油气开采过程中
致密储层具有超低孔渗,需要通过体积压裂生成复杂裂缝系统作为油气产出通道。水力压裂裂缝网络的形成受到多因素控制,机理复杂,有待深入研究。声发射是岩石破裂释放的弹性波,具有破裂定位和破裂性质识别的能力,有助于揭示水力压裂缝网形成机理,评价人工裂缝的性质。但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伴随的声发射能量低,在岩石中传播的衰减强,加上储层所具有的非均质和各向异性,使声发射数据分析具有很大的难度。声发射用于致密储层水力压
页岩气主要以游离气和吸附气储集在页岩孔隙中,其赋存状态受有机质含量、页岩孔隙和温压等因素控制。川南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沉积久远,并且经历了多期复杂构造运动,页岩地层的温度、压力条件和孔隙特征也不断发生改变,因而页岩气赋存状态也随之改变。本文通过野外剖面观察、测井分析、地球化学分析、页岩孔隙表征实验、页岩脉体包裹体实验及吸附实验等对页岩气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试图揭示页岩有机孔、无机孔演化规律,恢复地层古
特低渗裂缝性油藏基质渗透率低,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而裂缝通常具有较强的压力敏感及各向异性特征。当油藏压力变化时,不同方向的裂缝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形特征,导致油水渗流规律更加复杂,严重影响特低渗裂缝性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本论文针对裂缝方向对裂缝压力敏感变形特征的影响,及其对特低渗裂缝性油藏渗流规律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此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新思路。首先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了定容边界裂缝性介质渗流物理模拟
建筑工程作为一个老牌行业,存在着模式僵化的弊病。行业内部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创新的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基于这个背景,对创新模式在工程管理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简要的探析,研究创新方法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方法和面临的问题。
由于地层测试器能够直接获得储层流体的第一手资料,因而受到广泛重视。随着页岩和致密油气成为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对地层测试器的流体取样以及压裂评价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例如,在致密储层条件下,如何快速抽吸到地层的真实流体?如何准确评价和识别未抽吸到的地层流体性质?利用地层测试器,如何有效地评价定向压裂等,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方法、技术、工程和工艺问题。本博士论文,试图围绕上述需求和挑战,开展如下探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