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是儒家思想史的重要人物,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重头戏,目前学界有非常大的呼声认为孟子提出的“仁义内在”思想是解决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的良方。确实,直到当代新儒家,宋以来的学者对于孟子的道德思维大加推崇,或称为“价值觉醒”,或“人格提升”,“道德自律”,说法不一,但观点统一,弘扬仁义的道德教化!笔者持不同观点,首先由文献研读开始,使孟告二人观点冲突的焦点问题更为明晰,明确孟子在道德思维中所持之立场和观点。第二步,在中国文化视域内对孟子的观点进行比较和解析,提出笔者看法,“孟子之道德理论是以一套不完善的论证为旗鼓,将由周以来的一脉相承的以道德教化和礼俗渗透为根基的统治理念改头换面,重新粉墨登场,格局的变化。但是,其关注的问题,由周公,孔子,到其本人却是一以贯之:“如何维护和巩固以‘家天下’的政治一元格局为核心的社会分工的道德教化模式。”由周的外在规范的“礼”到孔子的“克己复礼”的“仁”,再到孟子“仁者,人也”和“仁,人心也;义,人路也”,“礼”的施行方式不断松动,但是“礼”的功用不断内化和加强,成为“人”的规定性和唯一的人格提升的路向。这种道德觉醒终究是效忠统治的他律道德,而非自我关怀的自律道德。最后,引鉴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的道德思维作为比照,以更宽阔的视角辨析“仁义内在”的观点,提出可能的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