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莓(Vaccinium spp.)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L.)植物,其根系没有根毛,吸收能力没有显著优势,生长适应性差是蓝莓大面积推广栽培面临的一大难题。杜鹃花类菌根(欧石楠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ERM)真菌普遍存在野生乌饭(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根系中,能够改善树体的营养吸收、增强树体抗性、促进植被的生长适应性;丛枝菌根(AM)是真菌与宿主植物根系形成的内生菌根共生体结构,AM真菌对宿主植物的生长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大在蓝莓上接种菌根真菌并筛选出能有效侵染蓝莓根系,影响蓝莓生长适应性的菌种的研究,对蓝莓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湖南地区野生资源丰富的杜鹃花科植物乌饭进行菌根真菌的分离和筛选,将筛选出的3种ERM菌真菌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丛枝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库(BGC)中的2种AM真菌接种于蓝莓’莱格西’品种的组培脱毒苗上,分析了不同菌根真菌在蓝莓上的接种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湖南地区野生乌饭越橘菌根真菌侵染程度有差异,6组根段的侵染率在38.60%~63.80%,差值为25.20%;菌根真菌侵染方式多样:存在根外菌丝,且深入土层、根段上一般有多个侵入点、根内菌丝及菌丝团缠绕于根表皮细胞、菌根真菌侵染引起大量表皮细胞缺失、菌根根段间有菌丝连接桥等特殊结构。(2)从乌饭越橘菌根中筛选出3个ERMF,分别是HNML0304、HNRC0203和HNRC0305,其最适的分离纯化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pH值为5.0。(3)采用固体培养方法将初筛的菌种扩繁,筛选出3个ERM真菌:HNML0304、HNRC0203、HNRC0305,其扩繁成活率均在80%以上;购买的用于比照接种研究的2个AM真菌:BGC HUN01A(摩西球囊霉)、BGC HK02A(细凹无梗囊霉);5个菌根真菌均能侵染蓝莓幼苗根系,整体上ERMF的侵染效果好于AMF,其中HNRC0203接种处理侵染率最高,为68.00%。(4)接种不同菌根真菌对蓝莓幼苗根系生长和活力有差异性影响。AMF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ERMF接种处理,随着接种时间的积累,AM真菌BGC HUN01A对根系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与不接种处理比较最为显著。各菌种处理在6月份的根系活力最大,大小依次为:BGC HUN01A、HNML0304、HNRC0203、BGC HK02A、HNRC0305 分别高出不接种对照 156.03%、129.61%、71.32%、25.25%、15.55%。(5)接种不同菌根真菌对蓝莓幼苗树体生长起促进作用且菌种间差异显著。整体而言,菌根真菌HNRC0203和BGC HUN01A对苗高、冠幅、植株各部位含水量以及生物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促进效应明显高于其他菌根真菌接种处理。(6)接种不同菌根真菌显著促进蓝莓幼苗树体对矿质元素的积累。菌根真菌BGC HUN01A对苗木根、茎、叶三个部位N、P、K元素的吸收促进作用极为显著,其次是菌根真菌HNRC0203接种处理。菌根真菌BGC HUN01A接种处理苗木叶片部位的Ca、Mg元素含量最高,菌根真菌HNML0304接种处理苗木根系的Ca、Mg元素积累量最多。不同接种处理植株根、茎、叶三个部位的微量元素积累存在差异,根系的Fe素积累明显高于地上部分,根系的Mn、Zn、Na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地上部分。HNML0304对植株吸收Fe、Na元素的促进作用最大,BGC HK02A对植株吸收Mn元素的促进作用最大,而BGC HUN01A则对植株吸收Zn元素的促进作用最大。(7)接种不同菌根真菌对蓝莓幼苗叶片各生理指标含量有影响。HNRC0305接种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5.21 mg·-1;HNML0304接种处理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大,为8.09 mg·g-1·min-1;BGC HUN01A接种出路叶片可溶性蛋白、叶绿素总含量最高,分别为56.68 mg·g-1、2.17 mg·g-1。(8)接种不同菌根真菌对蓝莓幼苗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有显著影响。各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Pn)均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BGC HK02A接种处理的回复能力最强;5个菌种处理均显著的促进蓝莓叶片的水分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