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与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ss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违约责任作为保障债权实现和债务履行的重要措施,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所应承担的赔偿损害、支付违约金等责任。我国《民法通则》在第六章“民事责任”中包含了两种责任形式,即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可见,违约责任不仅是合同法中一项最重要的制度,而且也是我国民事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责任的认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归责原则。违约责任中的归责,是指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违约责任成立的法律原则。这种法律原则,又必须依附于人们对因违约行为所导致的事实后果应否由违反合同的债务人承担的判断过程,因此标准的确定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学术界就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曾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但在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方面,则探讨不够深入。归责原则在违约责任制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决定着举证责任的内容,继而决定着赔偿责任的范围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因此,从整个合同法的角度看,归责原则对于合同法的进步起了促进作用。它使合同法及时地担负起促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填补受害人损失的重任,既促进了合同法的逐步完善,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人欲在这个领域作一探索,自感学识浅显,且有力不从心之感,故且作为对自己三年研究生学习和十年法律实践的一次总结和理论探索的一次尝试。 <WP=4>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之所以未受到学者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是,大多学者认为两大法系均采用了单一的归责原则,即大陆法系采用过错责任原则,英美法系采用严格责任原则(或无过错原则)。但从各国特别是欧美诸国合同法的发展趋势看,交易的多样性,违约发生的原因及违约所致的后果的复杂性,都导致归责任原则的多元化和两在法系在实效上的不断趋同性。我国新修订的统一合同法,在专家立法方面首开先河,吸取了两大法系的精华,确定了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并存的双轨制归责原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也顺应世界民商法发展的潮流并与国际相通,具有更加合理、实务的特点。但由于缺乏深厚的法律本土资源,立法的基础性问题研究远远不及一部法律的出台,由此推及司法实践,其急功近利及拿来主义的痕迹就非常明显。本文的结构及研究方法是:第一部分是总论,介绍归责原则的立法基础;第二部分是比较法,对两大法系的违约责任制度的归责原则进行梳理;第三部分,结合我国合同法的发展历程,审视我国合同法归责任原则的现状,反思长处与缺陷;第四部分,从归责原则的作用入手,对与归责任原则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归责事由”“免责事由”“损害赔偿范围的确立”,结合统一合同法的规定作逐一分析,为进一步完善违约责任归责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鉴于违约责任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还将论及过错、过错推定以及损害赔偿规则等等。
其他文献
近日看真人秀《极速前进3》,金星和汉斯的故事成了最大亮点,尤其是金星“看不上汉斯”的各种片段尤其好看,完全是夫妻之间最真实的样子。我记得有一段,两人一起学习规定动作,
期刊
玫瑰痤疮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非药物治疗如强脉冲光(IPL)、激光、冷冻和手术等方法对特定类型的玫瑰痤疮可取得药物治疗无法达到的效果,特别是光学手段。目前光学方法在临床治疗中
杨帆原名石蕴华,曾用名殷扬。抗战初期,他是重庆救国会的成员,曾参与发起组织重庆职业青年救国联合会。在救国会的领导下,他带领"职救"开展活动,为促进重庆抗日救亡运动发挥了
针对现在各所大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现状,文章从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加入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不同之处等方面进行了阐
通过对大学生图书馆内阅读图书、阅读的习惯现状的分析。对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阅读情况,增长情况分析。阐述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应均衡发展,两者应该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本文通过模型构建来分析航空货运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并运用弹性方法来测得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航空货运产值作为航空货运能力指标,以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以2007-2016
本文针对欧洲北海的一次为期六天的风暴中定点测得的波浪海面瞬时升高数据样本,应用FFT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分析计算得到相应的能量谱密度函数(靶谱)。根据北海ALWYN平台对于一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如校园网、手机、互联网,促进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能够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在高校中进行传播和
匜是先秦礼器中的水器。元代开始,瓷匜大量出现,涉及景德镇窑、龙泉窑和钧窑等著名窑口。本文以墓葬、窖藏和窑址等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与前人研究成果,对元代瓷匜进
本文基于一项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所做的问卷调查 ,探讨了在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中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及其制约机制这一重要问题。结果表明 ,即使没有户籍制度这一障碍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