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造成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凋亡情况,Sirt1和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蛋白表达,探索Sirt1和自噬在肢体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七氟醚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取49只SD大鼠(雄性,8周龄,体重200g~250g),随机分为7组(n=7):假手术组(S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再灌注预处理组(IPR组),七氟醚处理组(Sev组),烟酰胺(Nicotinamide)抑制剂处理组(NAM组),3-MA抑制剂处理组(3-MA组),NAM+3-MA抑制剂处理组(NAM+3-MA组)。 每组大鼠予正常饮食和水饲养7天,NAM组和NAM+3-MA组术前7天每天腹腔注射10%的Nicotinamide,3ml/kg,其余组予3ml/kg的生理盐水。3-MA组和NAM+3-MA组术前半小时腹腔注射10%的3-MA1.5ml/kg,其余组予1.5ml/kg的生理盐水。 假手术组(S组):使用4%的水合氯醛6ml/kg维持麻醉至无体动反应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仅钝性分离双侧腹股沟三角处动脉不予夹闭。 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麻醉后气管插管,采用无创动脉夹双侧夹闭股动脉缺血4小时,再灌注4h的方法制作模型。 肢体缺血再灌注预处理组(IPR组):股动脉夹闭前30分钟实施缺血5分钟,再灌注5分钟,循环3次后余同I/R组。 Sev组、NAM组、3-MA组、NAM+3-MA组全程吸入七氟醚,余同I/R组。 实验结束后取心尖部组织制备石蜡标本,石蜡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另取心尖部组织免疫印记法检测Sirt1和LC-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1.大鼠心肌Sirt1与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情况 与S组相比,IR组、IPR组、Sev组Sirt1表达上调(P<0.05);与IR组相比,IPR组Sirt1表达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Sev组Sirt1表达下调(P<0.05);与Sev组相比,NAM组、NAM+3-MA组Sirt1表达下调(P<0.05),3-MA组Sirt1表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与S组相比, IR组、IPR组、Sev组LC3-Ⅱ/LC3-Ⅰ表达上调(P<0.05);与IR组相比,IPR组、Sev组LC3-Ⅱ/LC3-Ⅰ表达下调(P<0.05);与Sev组相比,3-MA组、NAM+3-MA组LC3-Ⅱ/LC3-Ⅰ表达下调(P<0.05),NAM组LC3-Ⅱ/LC3-Ⅰ表达上调(P<0.05)。 2.TUNEL法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IPR组、Sev组、NAM组、3-MA组、NAM+3-MA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高(P<0.05);与IR组相比,IPR组、Sev组细胞凋亡降低(P<0.05);与Sev组相比,3-MA组细胞凋亡比例降低(P<0.05),NAM组细胞凋亡比例增高(P<0.05),NAM+3-MA组细胞凋亡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3-MA组相比,NAM+3-MA组细胞凋亡比例增高(P<0.05)。 3.HE染色结果 S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细胞界限清晰,心肌间质无或仅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渗出;IR组细胞界限不清,心肌细胞出现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胞浆疏松透明,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心肌间质较多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浸润。IPR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细胞界限模糊,心肌间质仅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及红细胞浸润;Sev组、3-MA组、NAM+3-MA组、NAM组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与IPR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1.肢体缺血再灌注增加心肌LC3蛋白表达,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心肌损伤。Sirt1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自噬作用,降低心肌细胞凋亡。 2.七氟醚减少LC3蛋白表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但较肢体缺血预处理所致的心肌保护作用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