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物体感知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xy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峻,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智能服务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基本功能之一,物体识别一直是机器人视觉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然而,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为移动机器人构建一个实时可靠的物体识别系统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就是希望能实现一个这样的系统,为服务机器人的物体操纵和更高层的感知决策提供基本的功能,以满足广大实际应用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本文对物体识别系统的相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如下:(1)提出一种自动物体分割方法。服务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区别在于前者要求智能化和自主性。现有的绝大多数机器人物体识别系统在对物体进行训练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其中一大部分工作是对物体进行手动分割。本文通过巧妙结合三维平面分割和GrabCut算法,实现一个对平面上物体的自动分割工具,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分割结果。再加上机器人的自主移动能力,实现机器人对物体的自动建模。(2)提出一种有效结合多种特征的物体识别系统的构建方法。简单的特征组合不但不能提高物体识别的准确率,而且会降低整个系统运行速度。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处理开销和识别精度的权衡关系,目标是达到既能充分利用多种特征提供的线索,提高识别率,又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在这个方法的指导下,本文为服务机器人构建了一个模块化的物体识别系统,结合了LINE-MOD多模态模板检测、颜色直方图比较和局部特征匹配三种物体识别技术,实验证明该物体识别系统具有较高的召回率和识别精度。该系统拥有灵活的架构,允许方便快速地置换或增加识别模块,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为了解决模块化识别系统阈值设置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动态阈值调整算法,只要给出各个阈值的调整区间,该算法会在识别过程自动确定一套合适的阈值。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使识别系统提高精度并保持较高的召回率。(3)从视觉传感器的配置,到自动物体分割工具、自动物体建模的实现,再到物体识别模块的组合设计和识别系统的参数优化设计,本文为智能服务机器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物体识别系统。该系统在几十个实际场景中成功地完成物体识别任务,为服务机器人完成更高级、更复杂的任务提供支持,这充分证明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他文献
对人脸图像的研究问题一直是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热点之一。然而,受制于成像设备、传输带宽、环境干扰等硬件条件的限制与影响,获取的人脸图像的分辨率
医学图像分割是对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定量分析等后续操作的基础和关键,并可为临床诊断和辅助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由于在核磁共振成像的过程中存在电子噪声、
随着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三维虚拟模型情感表达的真实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三维口型动画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论文根据汉语协同发音规律对口型合成的影响,提出了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交、交通、购物、物流等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在众多移动互联网应用中,LBS(Location BasedServices,基于位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每天都有海量图像数据不断产生。图像分类作为数据组织的一种基本方法,一直在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图像分类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大步骤:(a)首先就是要将视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多核处理器已经越来越成熟,目前推出的个人PC机处理器已经是双核或四核,因此,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优势已经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以Ope
随着互联网地快速发展,当前的互联网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多层面的业务需求,出现了改革派和改良派两大派别。改革派的观点是重新设计互联网体系结构,OpenFlow是改革派提出的新型网络
近些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显著的,数字图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信息传播的媒介,并且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航空、医学以及军事通信
传统农业机械作业存在劳动强度大,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等不足,以智能化、自动化农业机械设备取代人工操作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动导航技术则成为这一领域亟待解决的
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经验表明,BP神经网络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网络结构的设计。BP神经网络在迭代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隐含层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