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迁移率、高稳定性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FT)是以氧化物半导体(Oxide Semiconductor)为沟道材料的薄膜晶体管。与非晶硅、低温多晶硅和有机TFT等相比,氧化物TFT因其场效应迁移率较高、电学性能均匀性好、关态电流低且与传统面板制备工艺兼容的优势而受到关注。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氧化物TFT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于氧化物TFT的显示产品已经面世。然而随着显示技术朝着超高清、高刷新率、低功耗和透明等方向的发展,对TFT的迁移率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规模量产应用的In Ga Zn O4(IGZO)TFT的迁移率只有10 cm~2·V-1·s-1左右,还面临着在负偏压光照应力(NBIS)下严重的阈值电压漂移的问题,难以满足未来显示的需求。因此,提高迁移率和NBIS稳定性成为氧化物TFT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论文设计和开发了一种镧系(Ln)稀土元素——铽(Tb)掺杂的氧化铟半导体材料(简称Tb:In2O3),并探索以其作为沟道层的TFT的迁移率极限和NBIS稳定性机理。研究发现5 wt.%Tb4O7掺杂的Tb:In2O3TFT器件的迁移率高达45.0 cm~2·V-1·s-1。通过对In2O3和Tb:In2O3薄膜的薄膜结构的对比研究发现,Tb:In2O3薄膜保留了纯In2O3薄膜表现出的纳米晶结构。纯In2O3薄膜的晶粒尺寸由Scherrer公式计算为~10.8 nm,这与Tb:In2O3薄膜(~10.7 nm)相比也没有太大差异。同时,观察到In2O3和Tb:In2O3的(2 2 2)峰均在同一位置(30.54°),表明掺杂Tb后晶格破坏作用很小。因此,我们将Tb掺杂后仍能保持高迁移率的性能归因于低的Tb掺杂量和较小的晶格畸变;此外,这样低的掺杂量下对In 5s轨道交叠的破坏作用小,几乎不影响电子的输运。与此同时,Tb:In2O3TFT在NBIS下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3600 s后的开启电压的漂移量ΔVon为-3.9 V),远优于未掺杂的In2O3TFT的NBIS稳定性(ΔVon为-11.7 V)。通过对In2O3和Tb:In2O3靶材的反射光谱的测试发现In2O3靶材在12000到22000 cm-1(对应波长为450-830 nm)之间的反射率很高(~90%),意味着出低的光吸收。相比之下,Tb:In2O3靶材在相同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低(~20%),意味着出高的光吸收;这说明掺入Tb后,靶材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大幅提高。进一步提出了Tb:In2O3中Tb4+的电荷转移(CT)跃迁的理论模型来解释掺Tb后器件NBIS稳定性提升的原因。研究和分析表明,Tb4+的CT跃迁可以吸收整个范围的蓝光并且通过交叉弛豫下转换成非辐射跃迁,即Tb4+离子由Tb4f ~7—O2p~6的基态吸收光子后被激发至Tb4f ~8—O2p~5的激发态,被激发后的大多数Tb4f ~8—O2p~5激发态通过交叉弛豫可下转换为非辐射跃迁;而其中另外一些Tb4f ~8—O2p~5激发态可能充当复合中心,能帮助光生电子复合。这种CT跃迁具有比氧空位电离更小的弛豫和更短的弛豫时间,因此可以抑制氧空位在光照下的电离而造成电子浓度增大、阈值电压负漂的现象,这是Tb:In2O3TFT相较于In2O3TFT器件NBIS下稳定性大大提高的根本原因。本论文设计的Tb:In2O3半导体材料及其TFT器件突破了氧化物TFT的迁移率和NBIS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问题,迁移率可达40.0 cm~2·V-1·s-1以上,同时NBIS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氧化物TFT在新型显示方向的应用提供了选择。此外,本论文提出的CT跃迁的理论模型为高迁移率、高NBIS稳定性的氧化物TFT沟道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有机太阳电池(OSCs)由于具有质量轻、柔性、可卷对卷加工等一系列优势而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得益于大量以Y6为代表的稠环结构小分子受体的设计和合成,OSCs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增长迅速,但仍未满足商业化要求,且目前高效的OSCs大多采用含卤素的有毒溶剂加工。三元策略由于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第三组分来增强器件的光吸收、减少能量损失、改善活性层形貌等,成为提高器件PCE的有效方法。因此,为了
学位
多孔材料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应用广泛的材料,其中氢键有机框架(HOF)材料是多孔材料研究中的热门领域。得益于氢键的强引导性、较高强度以及可逆性,HOF材料拥有十分规整的孔洞结构,这使得HOF材料在气体吸附、生物医药、锂电池电极等领域均有应用,但是由于HOF依托小分子形成氢键来维持结构,单一氢键的较弱键能以及小分子的不稳定性使HOF材料的稳定性不及其他多孔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MOF)和共价有
学位
透明导电薄膜是集良好电导率和可见光透过率于一体的多功能材料。随着研究的深入,氧化锌基透明导电薄膜在光电器件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制备了Ga掺杂和(Ga,Al)共掺杂ZnO薄膜,探究了掺杂浓度以及快速热退火处理条件对ZnO基薄膜的晶体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Ga掺杂浓度对GZO薄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GZO薄膜的取向生长与Ga掺杂浓度有关。随着G
学位
胆酸是一种在动物肝脏中由胆固醇衍生而来的有机酸,对于维持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质吸收运输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其优越的生物安全性,因此近些年来胆酸在构建生物材料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胆酸含有典型的甾族分子骨架,同时呈现出罕见的面两亲分子特征,即众多的亲水羟基和疏水基团分别分布在甾族骨架的两侧。该结构使其在跨膜运输领域表现出众,包括离子转运、小分子药物递送、基因转染等应用领域。胆酸分子骨架上的众多羟基不但有利
学位
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成本低、柔性、可卷对卷生产以及半透明性等特性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具有更加复杂结构的新型非富勒烯受体的快速发展,活性层薄膜展现出更加复杂、丰富的形貌变化特征,对形貌调控的研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论文主要围绕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的活性层形貌研究的重要问题,开展深入的活性层调控和作用规律研究,为通过形貌优化提高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的器件性能提供重要的参考。具体的内
学位
原子层沉积法(ALD)制备的薄膜有膜厚均匀可控、生长温度较低的优势。本论文使用ALD法制备MoO3薄膜,借助XRD、拉曼光谱、SEM、AF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前驱体、衬底温度、氧等离子脉冲时间对MoO3薄膜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等性质的影响,实现了α-MoO3(MoO3-x)的可控制备,并评估了MoO3-x薄膜的气敏应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Mo(CO)6前驱体逸出量和逸出模式对氧化钼薄膜生长
学位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氧化物TFT)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组分和元素掺杂来调控器件性能,氧化物TFT的迁移率调节范围在1~50 cm~2·V-1·s-1之间。高清大尺寸显示器不仅要求TFT有较高的迁移率,还需要TFT表现出较好的均匀性和电学稳定性。随着高清、高刷新率、低功耗显示器的崛起,市场对于低功耗TFT技术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具有低漏电优势的氧化物TFT技术因此备受关注。而目前产业上主流
学位
氧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吸附性、对小分子的抗渗透性等特点,已被证实对镁合金、铜、铝、碳钢等金属的防腐蚀涂层和镀层具有积极的增强作用,在防腐蚀材料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在水溶液中以及在水性富锌环氧涂层中对Q235低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氧化石墨烯在水溶液中与钢基底间的反应过程,以及氧化石墨烯对水性富锌环氧涂层微观形貌、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氧化石墨烯与石墨
学位
多组分聚合因其产物结构丰富、反应可设计性强、能原位构筑功能基团、操作简便、条件温和等优势,已逐渐发展成为高分子合成化学的热门领域。其中,基于炔的多组分聚合具有反应种类多样、产物结构和功能丰富等特点,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醛、胺和炔的A~3偶联聚合反应作为代表性的炔类单体的多组分聚合,可用于制备结构和功能多样的聚炔丙胺。然而,目前所报道的A~3偶联聚合均需要使用Cu(I)或In(III)等金属催化
学位
棉织物(CF)由于具有天然环保、柔软舒适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棉织物极易燃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棉织物表面构筑阻燃涂层是提高其阻燃性能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人机交互和电子皮肤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棉织物的智能化和功能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阻燃棉织物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防火安全要求和多功能化需求。因此,在有效改善棉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