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业绩评价,是对组织或个体行为活动的业绩进行一系列科学测量与评定的程序、方式、方法总称。它既包括对整体组织活动成果的测量与评价,又包括对组织内各个群体和组织成员个体的评价。   本文从实践意义上看,研究的是对企业特别是银行业战略导向业绩评价模式的构建具有直接的参考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融为一体,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与国内同业进行竞争,并且还要面对国外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现代金融企业业绩管理的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找出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业绩的方法,不仅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应对外来竞争的客观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仅注重对历史经营成果的反映,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进行业绩评价的需要,无法对银行的综合业绩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对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战略性业绩评价是针对企业的战略采用财务性和非财务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动态地衡量战略目标的完成程度并及时反馈信息的过程。构建基于战略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系统,有效地衡量企业及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业绩,形成与业绩相联系的报酬计划,通过业绩评价实施对企业的战略进行管理并据此以期达到培养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竞争优势,对完善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战略性业绩评价的主要应用模式就是平衡计分卡,它从财务、内部运营、客户价值和学习成长四个层面对企业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平衡计分卡体系对于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的改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作者的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也正是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   本文从回顾国内外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的概况出发,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业绩评价体系与中长期经营发展目标脱节、业绩考核与银行战略实施分离等方面的问题。接着,介绍了业绩评价的相关理论,并着重分析了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运用于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的战略性思维可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塑造“战略观”,更加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业绩评价体系激励效用。然后,根据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G商业银行的案例,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的程序和步骤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战略导向业绩评价的实施流程,即明确银行的愿景与战略,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设计关键业绩指标体系、确定业绩指标的指标值、制定业绩合约、持续的业绩指导、及时的业绩反馈、制定业绩改进计划、合理确定业绩回报等流程,构建了一套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最后,作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重读李真将军的十封信rn李真将军离开我们快两年了,我早该写一篇悼念他老人家的文章,可是,却迟迟未动笔.在我看来,李真将军并没有离开我们,因此我不能写悼念他的文章.我知道,
期刊
在散文集的引言里,我用了禁锢的“文革”岁月中冒出来的几句牢骚语:rn“公孙龙为何说自马非马?张大千描绘过白色乌鸦;黑牛白牛花牛都叫黄牛,金桂银桂肉桂全是香花.”其实,后
跨进新千年后的第一个春节,神州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普降罕见的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可以想见,这场持续了多日的纷飞大雪给华夏儿女带来了多么大的喜悦和欢欣!也给新世纪
无论是传统电商企业阿里、聚美优品还是旅游网站携程、同程旅游等都加速了线上和线下渠道的融合,以求新的突破。  而另一边,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以及永辉超市在2016年年底完成了与京东集团的渗透。其中,沃尔玛全球官方旗舰店、山姆会员旗舰店已进驻京东平台,并注资持股京东物流新达达。  日益频繁的合作,说明线上线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正如马云所言“互联网公司的机会一定在线下,而线下企业的希望也一定是在线上。”站
题解:苏轼有“明日黄花蝶也愁”之句,此与之同义.用于现代汉语,因改为是题.
是德国哲学家、诗人尼采的一本名著.它是哲学著作也是散文诗.尼采以富于诗意的散文假托波斯圣者查拉斯图拉(即琐罗亚斯德)向其教徒和各色人等传道以表达其宗教、哲学和伦理道
金花、胖金妹、黑马王子rn刚登上赴大理的车,昆明旅行社经理就告诉我们:到了大理不能把姑娘称“小姐”,要称她们“金花”,而对男青年应称他们“阿鹏哥”,如厕则称“唱山歌”.
人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但不知多少年可修得一脉手足之亲缘?十年,百年,抑或千年……rn小姐姐在我们兄妹中排行为二,因为在她身后母亲又给她添了两个弟弟,三个妹
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现象。大量证据表明再灌注损伤或细胞死亡与细胞内的钙超载有关。再灌注损伤发生与否和轻重程度 ,多认为与缺血时间的长短有关。根据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