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铜胜肽(GHK-Cu)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及治疗80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gr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白癜风是一种任何年龄、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病的皮肤病,是一种由黑色素合成障碍所导致的色素脱失性疾病。因白斑皮损影响美观,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和人际关系,大量白癜风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因此我们仍需努力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铜离子缺乏时会影响酪氨酸酶活性,使之降低或消失,酪氨酸酶作为生成黑色素的关键酶,从而影响黑色素代谢,导致疾病的发生。局部外用蓝铜胜肽(GHK-Cu)可以局部补充铜离子,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蓝铜胜肽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驱白铜(GHK-Cu凝胶)的临床疗效和临床安全性,为白癜风患者寻求安全高效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实验部分:样本包括配制浓度为0.08%、0.2%、0.4%、0.8%、2%、4%、8%的蓝铜胜肽溶液,配制浓度为10mg/ml、8mg/ml、6mg/ml、4mg/ml驱白铜溶液(蓝铜胜肽0.1%与硫酸铜0.5%联合),驱白铜及复方卡力孜然酊原液。在96孔板中,添加样本溶液50μL、酪氨酸酶液30μL以及L-酪氨酸溶液100μL,以酶标仪测量475nm处的吸光度值(OD值),对比不同样本的OD值。临床部分:选取2019年9月-2021年4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的白癜风患者80例,分为驱白铜(GHK-Cu外用凝胶)组40例,驱白铜联合维阿露组40例。观察患者12周、24周的治疗效果,对比各个组间的疗效差异。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分型、分期、病程、发病部位、家族史等与白癜风的治疗效果之间是否相关。患者每三月复诊,于患者首次治疗前、每三个月复诊时对患者白斑部位进行拍照记录,同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并予以疗效评估。整理所有的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0.08%蓝铜胜肽溶液的OD值为0.0238,0.2%蓝铜胜肽溶液的OD值为0.0301、0.4%蓝铜胜肽溶液的OD值为0.0328、0.8%蓝铜胜肽溶液的OD值为0.0421、2%蓝铜胜肽溶液的OD值为0.0373、4%蓝铜胜肽溶液的OD值为0.0305、8%蓝铜胜肽溶液的OD值为0.0291。配制浓度为10mg/ml驱白铜溶液的OD值为0.055、8mg/ml驱白铜溶液的OD值为0.0396、6mg/ml驱白铜溶液的OD值为0.0373、4mg/ml驱白铜溶液的OD值为0.0298。驱白铜联合维阿露的OD值为0.0735、维阿露的OD值为0.0171。治疗12周时,驱白铜联合维阿露组有4例治愈,有7例显效,有12例好转,有17例无效,有效率是57.7%;驱白铜组有2例治愈,有2例显效,有10例好转,有26例无效,有效率是35.0%。驱白铜联合维阿露组有效率明显高于驱白铜组(57.7%>35.0%),经秩和检验可得P=0.001(P<0.05),证明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时,驱白铜联合维阿露组有5例治愈,有9例显效,有16例好转,有10例无效,有效率是75.0%;驱白铜组有4例治愈,有2例显效,有13例好转,有21例无效,有效率是47.5%;驱白铜联合维阿露组有效率明显高于驱白铜组(75.0%>47.5%),经秩和检验可得P=0.001(P<0.05),证明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驱白铜联合维阿露组的不良反应率占该组5.0%;驱白铜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联合驱白铜使用时大大降低了维阿露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实验室通过对比各样品的OD差值可得,蓝铜胜肽浓度在0.08%-8%时,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且浓度在0.8%-2%之间时,促进作用最强。驱白铜溶液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且不同铜离子的浓度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不同,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强。复方卡力孜然酊及驱白铜联合使用时对酪氨酸酶的活性作用影响大于复方卡力孜然酊单独使用。驱白铜联合维阿露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驱白铜单独应用,联合用药疗效确切,同时驱白铜具有皮肤修复作用,联合使用时降低了维阿露产生的不良反应,驱白铜单独治疗白癜风时安全有效,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受损皮肤。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装置有着广泛且不可替代的应用领域(如:电动汽车、电子手环等),能源的可持续转换在储能装置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寻找具有可持续、可再生的新能源是近几年来研究的重点。研究较为广泛的高效实用的储能装置主要有超级电容器、锌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为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其中,电极材料的制备是高性能储能器件的关键因素。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