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资源认证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正日益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优势和先导产业。作为构成一国经济体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越来越被视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有效引擎。尤其是在新兴经济体国家,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近年来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令人困扰的新问题——旅游环境污染,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不断扩张的旅游消费成为环境污染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旅游空气污染日益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传统惯性思维认为,旅游业是一种资源消耗低、环境破坏小的绿色生态型产业。但需要注意的是,旅游业并非天生的绿色产业,旅游产业发展也存在“非绿色”的问题。旅游业在带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等旅游相关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诸如旅游能源消费、交通设施条件及旅游辅助设施的盲目扩增,也带来了突出的旅游污染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开始重视旅游经济在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针对地区旅游资源开展了种类丰富的旅游项目扶持和评选认定活动。政府扶持被认为是中国旅游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是景点在获得政府扶持认证之后,市场价值提升,导致旅游消费者过度集聚,大规模粗放的旅游经营开发和消费者的非经济、非绿色出行成为旅游环境问题丛生的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以空气污染为例,采用2005-201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和二氧化硫(SO2)排放数据,基于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理论和政府认证效应理论,实证检验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空气污染的影响、旅游资源认证效应及不同城市空间范围内旅游污染效应的差异。考虑到大气污染物空间溢出和扩散效应可能导致的统计推断偏误,本研究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贝叶斯后验模型概率进行空间建模和模型甄选。经过模型优选,本研究在两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下选择空间杜宾误差模型(SDEM)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PM2.5和SO2污染在城市地理空间范围内具有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具体表现为污染物在一些城市之间存在空间集聚性。第二,实证回归检验发现,旅游发展对PM2.5和SO2的直接影响均呈“倒U”型关系,表明存在旅游-环境库兹涅茨”效应。第三,政府对旅游资源的“扶持认证”在旅游业发展和城市空气污染的二元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在同等旅游产业要素规模以及游客数量的条件下,获得国家扶持认证的地区比没有获得认证的地区,单位旅游收入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空气污染排放,进一步以各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经营数据研究发现,景区游客量和景区门票收入与地区空气污染的影响与与前述分析一致,进一步识别了政府对旅游资源的认证在旅游环境污染中扮演的角色;第四,旅游业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存在区位差异和规模差异,西部地区城市和规模较大的城市旅游业发展产生的SO2污染更严重。文章研究结果在经过更换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以及删除特定城市样本后依然稳健。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旅游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具有重要政策指导作用。基于结论,本文提供了如下政策启示:第一,治理旅游空气污染亟须推动形成绿色旅游生产方式和旅游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保护性开发和旅游者经济出行;第二,各级旅游和环保行政部门要加速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或转变落后的旅游开发经营模式,促进地区以低环境污染水平跨越“库兹涅茨拐点”;第三,政府对旅游资源进行认证本身是一个有利的旅游经济发展选择,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须严格审批旅游扶持项目,健全准入与淘汰制度,加强事后监管;第四,各级旅游和环保行政部门要结合城市区位和规模,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旅游污染治理,西部地区及大城市地区应加强旅游污染治理投入,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其他文献
在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新要求:走创新发展之路、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创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我国建设创新强国的进程和效率。然而,目前我国各地区的创新能力存在空间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如何改善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成为关注点。同时近年来政府越来越以人才为中心,重视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学位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是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环境政策在碳减排上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国的现行体制下,中央政府是环境政策的制定者,地方政府是环境政策的实施者,企业是环境政策的作用对象。针对碳排放的环境政策,从制定-实施-成效的过程中,三个对象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呈现出何种形式,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在回顾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自上而下的主体出发,构建了
学位
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农业劳动者在非农部门就业,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非农就业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对于农村中老年人,由于人口政策造成的子女数量下降和城镇化进程中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中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加大,这部分群体越来越多依靠政策支持和自身劳动养老;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效利用了劳动力资源,缩小了贫富差距。近年来,劳动者特别是中老年人面
学位
流域水污染是指流域内污水排放量超出流域的自然纳污容量,造成流域内大规模的水资源功能丧失,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带来巨大的挑战,流域水资源污染治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水资源的流动性、外部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排他性等特征加大了流域水资源治理的难度,决定了需要实施跨界协同治理。淮河作为我国七大流域之一,全长为1252km,面积为27万km2,容纳了近1.75亿的总人口。淮
学位
自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轰轰烈烈的展开,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在宏观经济角度下,个体收入和消费在GDP中的比例在逐渐减少;微观层面,一方面,作为重要资产种类的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其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相对的,我国的居民就业率在下滑,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增加了。由于房价大幅上升将带来劳动者财富的急剧增加,财富累积所带来的正向收入效应将加速闲暇对劳
学位
自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已连续七年新增减贫人口超千万人次,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锐减到2019年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截至目前,决胜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任务已如期全部实现,这标志着以基本生存为核心的绝对贫困彻底消除。然而实现全面小康,绝不仅在于追求一时脱贫摘帽,而应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提高脱贫户生计能力,进而实现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聚
学位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偏低,1995年为51.4%,下降至2007年的39.7%(陈宇峰,贵斌威,陈启清,2013),而后有所回升,2017年升至49%(马国旺,李焙尧,2020)。在以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公共环境改善为主导,驱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常态下,中国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程度较低的现象,更加值得关注。偏低的劳动报酬份额,说明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程度不足。从企业层面出发,促进“劳动报酬增长与
学位
推动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推动旅游产业规模扩大、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手段,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实现途径。我国众多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条件,具有实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政策的良好基础。2016年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
学位
2005年新的《信访条例》对信访工作原则做了修订,更加强调属地和主管部门的责任。“属地管理”以管理范围为主要划分标准,要求事发地政府在问题发生时,就要首先承担起管理职责并督促问题的后续解决。在“条块关系”的演变、单位制的解体、中心工作的制度消解、源头治理的客观需要、越级上访的现实压力等多重逻辑的影响下,我国信访制度从“归口管理”逐步调整为“属地管理”原则。信访属地管理是当前社会治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学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纵向政府间财政关系经历不同阶段的调整,但地方政府财政困境仍未从根本上实现有效治理。纵向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不规范实施有损地方政府积极性,存在转移支付资金上升、而地方政府自身财力逐渐下降的现象。横向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差异较大,导致财政和公共资源分布不均,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激烈的政府性竞争致使政府行为异化与偏离,滋生寻租、腐败等影响地方政府治理效率和政府形象的恶性问题。地方政府财政困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