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鸭坦布苏病毒在体外复制作用的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感染引起鸭的一种以发育缓慢、产蛋量骤降和瘫痪等为特征的传染病。DTMU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它不但可以感染鸭,而且还可以感染鸡、鹅等禽类,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具有潜在的健康威胁。血红素加氧酶(HO)是细胞的一种催化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非常重要的限速酶,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HO的一种亚型,它是在机体内正常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内源性保护蛋白,其活性不仅与机体的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等功能密切相关,而且在病毒的感染及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但是对不同病毒调控作用不尽相同。DTMUV感染能否影响细胞中HO-1的表达以及HO-1在DTMUV感染细胞的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试验明确DTMUV感染对宿主细胞HO-1表达的影响及HO-1在DTMUV感染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从而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DTMUV感染对细胞HO-1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实验室保存DTMUV毒株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DEF细胞),同时设未接毒对照组,分别收集感染不同时间段的接毒细胞和对照组细胞,提取各组样品的总RNA进行反转录,以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HO-1的表达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DTMUV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内HO-1的表达量先短暂升高,随后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表明DTMUV的感染可以抑制细胞内HO-1基因的表达。上调HO-1的表达对DTMUV在DEF细胞上感染的影响。为探索HO-1在DTMU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使用HO-1的特异性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及构建特异性表达质粒诱导细胞HO-1基因的表达,以检测其对DTMUV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异性质粒和CoPP均可以显著上调HO-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而不影响细胞的活性,HO-1的基因表达量与特异性质粒转染含量及CoPP浓度均呈正相关,而DTMUV基因表达水平与其呈负相关,转染HO-1过表达质粒后,细胞内病毒的增殖受到了显著抑制。试验中使用最适浓度的特异性质粒及CoPP处理细胞可使细胞中HO-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中DTMUV的E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表明上调HO-1的表达可以有效抑制DTMUV的感染。下调HO-1的表达对DTMUV感染的影响。为明确HO-1的作用我们利用si RNA特异性沉默HO-1基因以降低HO-1的表达量,然后检测HO-1基因沉默后的细胞中E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si RNA的细胞HO-1的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而细胞中E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随着si RNA浓度的升高,HO-1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细胞中病毒的含量显著增多,从而说明特异性降低HO-1的表达量可以促进DTMUV在细胞上的增殖。HO-1抑制DTMUV感染的作用机制研究。为了弄清HO-1抑制DTMUV感染的机理,我们在DTMUV感染细胞前、后分别用CoPP处理细胞,结果表明,无论感染前还是感染后处理细胞,均能抑制DTMUV的感染,且结果无显著差异。用biliverdin、CORM及Fe Cl3溶液分别模拟HO-1的三种催化产物biliverdin、CO和Fe2+处理细胞发现,只有用Fe Cl3处理的细胞HO-1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病毒E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从而说明CoPP促进细胞抑制DTMUV感染的作用与病毒感染的时期无关,在此过程中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是由HO-1的催化产物Fe2+介导的。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相关部门对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检测也越来越严格。为了积极响应国内外的环保政策,如何快速、方便、高效地检测出污染物,实现源头治理成为科学家们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为科研事业带了福音,尤其是荧光定性定量检测的兴起,更是推动和实现了对微量、痕量物质检测的发展。与此同时,许多小分子荧光探针如同雨后春笋般被争先报道,从最初的检测离子发展到现
光子晶体是一种具有规则堆积结构和纳米级孔径的新颖材料,根据van Deemter方程,光子晶体颗粒粒径小且均一,在色谱柱内排列规整及其滑流现象能显著提高分离效率。而光子晶体对
因其长期防护性能佳、浸渍后混凝土透气性好的特点,硅烷在近年来海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处理中得到了广泛使用。通过降低表层混凝土的吸水性,硅烷浸渍处理可以有效延缓氯离子的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近几年,广西的社会经济实现了“高、快、稳”的发展,逐步建设成为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在经济实现奋起直追、赶超跨越的同时,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中发育有丰富的遗迹化石。运用野外观察、室内切片、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XRD分析、柱塞孔渗测试及稳定碳、氧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生物扰动
山西霍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太岳山南段,是以核桃楸、水曲柳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型保护区,保护区自2002年成立以来,于2016年通过论证进行了保护区调整。本文主要以功能区划调整后的保护区为研究范围,通过实地踏查、典型取样等野外调查以及实验室鉴定、历史资料统计、建立核桃楸和水曲柳静态生命表等方法,对保护区内植物区系特征和重点保护物种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区系特征:调整后霍山
弹性应变工程利用弹性应变可以改变材料的物化(如磁性、超导、催化等)性能,作为材料与化学的交叉领域,近年来引起科学家们极大关注[1]。Pt是公认的最好电化学催化剂,本文采用湿
铀矿冶生产过程中含铀尾砂通常露天堆放,受到降雨等气候影响使得铀等核素重新进入土壤剖面、地下水甚至生态系统中,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造成了极大的生物毒性。针对现有铀尾矿库的污染评估和退役治理成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首要任务。为了了解铀尾矿库中铀的空间分布情况,取用南方某铀尾矿库附近棕红壤剖面中的淋溶、淀积和母质层等无铀土样,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淋溶两部分实验重点探讨U(Ⅵ)在各土壤剖面层的吸附与迁移特性,以此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气藏开发与储层改造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微地震震源都位于地下几千米深度范围,无法直接对定位结果进行检验。因此本文希望借助声发射试验来对微地震
超短金属-金属间距(USMMD,指金属间距小于1.900?)是伴随着对过渡金属五重键的研究而衍生出来的概念,即通过对金属间距的短来凸显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的强烈。在之前的研究中,USMMD主要在过渡金属间实现,这是因为同核五重键可以极大的缩短金属原子间距。在近期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研究发现,主族金属铍由于具有金属中最小的半径,同时又有一定的缺电子性,使得铍可以在桥原子的帮助下支撑USMMD。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