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紫外光引发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jaminz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污染治理是我国当前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营造良好的水环境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更直接关乎居民的生命健康。絮凝法是水处理领域的一种重要的化学处理方法,在处理高浊度废水和一些常规生化法无法应对的新兴污染物时效果显著。制备高性能絮凝剂、优化絮凝工艺对从整体上提高絮凝处理的能效十分重要。紫外光引发法有着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优势,是一种备受青睐的聚合物制备方法。过去采用高压紫外光引发时,经常会出现聚合物暴聚、交联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论文采用低压紫外光引发方式,选用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作为阴离子单体与丙烯酰胺(AM)共聚,制备出了高分子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AMPS)。随后通过将磁核引入P(AM-AMPS)材料,制备了新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磁絮凝剂Meg@APAM。将制备的阴离子絮凝剂应用于处理高浊度赤铁矿废水,并首次运用磁絮凝复配体系来絮凝处理微塑料废水,探究了影响絮凝处理效果的各种反应条件。论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及结论总结如下:
  ①P(AM-AMPS)及Meg@APAM的制备。以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优化目标开展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单体质量分数、单体配比、引发剂质量分数、反应体系pH、光照时间对产品分子量和转化率的影响。进一步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了各个因素对产品性质的影响程度。将正交实验的理论优化结果与单因素实验结果作对比,确定P(AM-AMPS)的最终优化合成条件,优化制备的产品P(AM-AMPS)最大相对分子质量为586.9万。沿用P(AM-AMPS)的优化合成条件制备了Meg@APAM。
  ②P(AM-AMPS)及Meg@APAM的结构与性能表征。P(AM-AMPS)和Meg@APAM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图像中均出现了原料单体各自独有的特征吸收峰,证明两种材料制备成功;热重/差热(TG/DSC)分析表明,两种材料热稳定性良好;P(AM-AMPS)和Meg@APAM的等电点分别位于pH5、pH6附近;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P(AM-AMPS)表面疏松呈卷曲层状,Meg@APAM呈颗粒聚集的块状并伴有空隙;Meg@APAM的饱和磁化强度测试结果为25.33emu/g,该材料有着较好的磁性,利用外加磁场可大幅度增强絮体的可分离性。
  ③将P(AM-AMPS)应用于处理高浊度赤铁矿废水,以浊度去除率为考察目标,通过与市售絮凝剂作对比来开展实验。探究了絮凝剂投加量、特性粘度、反应体系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分析、动力学分析、粒度分析来解释其中可能存在的絮凝机理。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对提高絮凝处理效果的作用明显,絮凝沉降动力学考察结果显示,自制产品P(AM-AMPS)的动力学拟合参数大于市售APAM,处理后絮体的沉降速率更大。
  ④将Meg@APAM与无机絮凝剂组成复配絮凝体系用于处理微塑料废水。实验中选用三种不同粒径的聚己二酰己二胺微塑料(PA66)颗粒配制模拟废水。聚合氯化铝(PAC)的处理效果优于聚合硫酸铁(PFS),但由于无机絮凝剂产生的絮体沉降性能较差,对微塑料颗粒的絮凝去除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因此,论文选择将PAC与Meg@APAM复配组成磁絮凝体系来提高絮凝处理效率,探究了微塑料粒径、复配体系组分、pH值、反应体系浊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复配体系整体上对粒径小的微塑料处理效果更好,中性及弱酸性的pH条件更有利于絮凝反应的进行,反应体系浊度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微塑料颗粒去除率。Meg@APAM磁絮凝复配体系的处理效果优于P(AM-AMPS)复配的效果,磁性材料在反应过程中发挥了助凝及促进沉降的作用。
其他文献
输电线微风振动是其上下两侧产生的非对称排列的旋涡持续作用在输电线上的自然现象,而防振锤是控制微风振动的一种可靠有效且经济的消振装置。现有的防振锤主要通过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原理来控制振动,例如Stockbridge防振锤。同时,研究结果表明碰撞式阻尼器比非碰撞式阻尼器有着更优越的耗能能力,碰撞相比于非碰撞会额外产生冲击耗散,进而提高阻尼器的能量耗散。基于此思想,将碰撞引入到防振锤中,在传统的Stock
学位
灾害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输电线路的风致破坏与下击暴流相关,而下击暴流的发生具有强烈的随机特征,每一次发生的速度与形状等参数均不完全相同。与此同时,实际情况中的输电线路的工况也具有多样性,例如,输电塔线的形状、高度以及档距等往往是根据占地面积、经济性等因素选定。因此,有必要从不同风场参数和塔线参数出发,系统的研究下击暴流对输电塔的作用规律。本文以滇西北至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的不同高度
以生物电化学理论为基础的生物电极反硝化工艺,可以直接利用阴极电流电子充当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可以一定程度上摆脱对有机物的依赖。在废水的处理过程中,生物电极反硝化工艺不仅可以回收能源,还能在治污的同时防止二次污染。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污泥接种物来寻找培育高盐状态下电极反硝化生物膜的最佳方法,获得可直接利用阴极电子的嗜电脱氮菌群(电能营养型脱氮菌群),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电流强度和阴极溶液pH值对高盐
学位
饮用水安全保障是基本民生问题,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对于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与水源地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也开展了很多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工作,水源地的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来,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水平与国家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是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的重要类型之一,与湖库型水源地相比,流动性大、开放程度高、涉及面广
学位
下击暴流是由雷暴天气中强下沉气流猛烈冲击地面形成并经地面传播的具有局地性、突发性、短时性的强风。下击暴流的破坏性极大,输电线等大跨柔性结构在该风场中的风致响应需要重点关注。由于下击暴流水平出流的壁面射流段所占面积更广,对结构造成破坏的概率更大,因此在壁面射流风场中研究输电线路风致响应能够较好地评估该结构在下击暴流风场中的安全性。目前壁面射流的研究中对于壁面粗糙度的考虑较少且多为低雷诺数的水流试验,
随着市政排水管网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普及,城镇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对水体环境的影响逐渐突显。生物滞留系统是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的常用手段,因其能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受到学者的长期关注,并进入工程应用实践。但是,传统生物滞留系统处理降雨径流脱氮效能受限于地表径流中碳源量少波动,难以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将硫铁矿作为填料,结合淹没区,对传统生物滞留系统进行改良。在自然环境下监测生物滞留实验装置在初
学位
榨菜生产作为三峡库区的支柱产业在近百年之内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三峡库区榨菜生产产业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水污染问题。其中,榨菜废水尾水具有高氮磷、高盐度、低有机质等特征。榨菜废水尾水的高盐性质增加了生物处理的难度,使得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成为难点。目前,榨菜废水尾水一般经化学法加药除磷后直接排放自然水体,化学法除磷不仅成本高,还会造成二次污染,且尾水中氮含量依旧很高,因此,有必要寻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治理的导向从“达标排放”向“水质再生”和“提标改造”发生转变。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推动,医、农、工业迅速发展导致水质复杂化。传统工艺对诸如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药物、全氟类化合物等微量难降解有机物难以实现高效去除,而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非均相催化是该领域备受关注的新型处理技术。这种高级氧化技术可用于污水厂的深度处理既满足水质提升的需求又能解决出水中微量有机物残
学位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具有极大的优势。亚硫酸盐(S(IV))能够替代过硫酸盐和过一硫酸盐,通过过渡金属离子活化、光活化、电活化等方式生成SO4??自由基。但均相过渡金属离子活化亚硫酸盐体系存在一些缺陷。于是,优良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活化亚硫酸盐体系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机制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综上,本论文从稳定高效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和亚硫酸盐的活化方式两个方面
学位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凭借着微生物种类丰富对污水水质适应能力强、形成的污泥沉降性好、运行设施易于管理和处理成本低廉等优点,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生物反应器内水力条件对生物膜生长传质影响相关研究,由于反应器中流态多为紊流,研究结果多是基于紊流的时均参数作用,比如流体的平均流速、雷诺数等对生物膜的影响,而对于紊流独特的随机无序性——脉动作用则鲜有研究。  为针对性研究紊流脉动产生的剪切力与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