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Fashioning in the Process of Subversion and Containment an Interpretation of Waiting for the Ba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x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麦克斯维尔·库切(1940-)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得布克奖的作家。1980年出版的《等待野蛮人》是第一部为库切赢得国际声誉的小说,获得当年南非中央新闻奖、费柏纪念奖、布莱克纪念奖。《等待野蛮人》自出版以来吸引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该小说因无明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指涉使得对其的阐释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大部分学者从南非社会现实或者从后殖民角度出发解读该小说,探寻政治主题,一些学者分析研究小说的伦理学思想,一些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其进行阐释,但少有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分析该小说的。
  本论文拟结合新历史主义理论关于权力运作的颠覆和含纳原理以及关于文学创作的协和与自我塑型理论对《等待野蛮人》进行解读,探讨库切如何通过对文明和野蛮的并置,对经典叙事的戏仿及对历史的重写等手法,对权力进行颠覆;与此同时,揭示权力范式是如何通过虚构的代表和自我辩解对颠覆力量进行含纳。本论文试图描绘出小说中的行政长官作为自由人文主义者如何在权力运作的范式之内通过“协和”达到“自我塑型”以及库切对自由人文主义的反思。作者赋予行政长官边缘的立场,以小镇的边缘文化颠覆帝国中心文化,但行政长官的颠覆意图最终被帝国主流话语所含纳并成为主流话语流通中的载体。然而在颠覆与含纳的角斗中,小说文本也参与了对历史的塑造。
  本论文认为该小说的实质不仅仅是对南非的寓言化书写,而是对权力运作范式的反映。可以看到小说反映的是社会中权力的运作范式及作为自由人文主义的知识分子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自由人文主义者主人公行政长官是在不断颠覆权威的同时受到各方力量的含纳,最终的抗争以失败告终。权力运作是在一个很大的关系网络之中,凭一己之力虽然不能达到完全的颠覆作用,但其抗争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一方面这种颠覆和含纳参与了历史的建构,另一方面一个理想的帝国被自由人文主义者描绘出来了。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旨在以美国情景剧《成长的烦恼》和中国情景剧《家有儿女》作为研究对象来探析这两部情景剧中存在的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为了实现这一研究目标,作者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教养目标与期待,亲子关系以及教养策略对《家有儿女》和《成长的烦恼》中所表现出来的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也运用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范式和儒家关于家庭教育的学说作为分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理论框架并探讨了形成这些差
马克·吐温最杰出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世界文学经典之一,通过不同的译本在我国广为流传。该书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美学价值不仅在于它所表达的内容,更在于它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研究该书和它的翻译时应该考虑到书中作者精心架构的语言表达方式。然而,前期的研究多局限在以功能对等、目的论等对译本进行印象式、直觉式的分析。  与前期研究不同,本文选取《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两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以连接
期刊
在美国的大众文化中,华裔男性的形象没有得到正面的再现,被塑造成了劣等的他者的刻板化形象。《唐老亚》是赵健秀创作的第一部塑造正面、阳刚的华裔男性形象的小说。本论文拟以后殖民批评的视角,以法农的自卑情结、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和霍米·巴巴的模拟概念为理论基础,探索在《唐老亚》中形成华裔男性身份危机的原因、赵健秀解构华裔男性的刻板形象和重构正面、阳刚的华裔男性形象的方式。本论文指出赵健秀旨在捍卫华裔男性在美国
学位
戴维·洛奇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自1960年以来,他一共出版了15部小说,15部文学批评专著及若干剧本和短篇小说,其中包括他在1960年出版的处女作《看电影的人》以及2011年最新推出的传记小说《风流才子的双面人生》。在他的小说中,合称为“校园三部曲”的《换位》(1975),《小世界》(1984)和《好工作》(1988)是他最具代表的作品。在小说批评方面,洛奇著有《小说的语言》(1966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