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以ACR-156模型评价DBT对乳腺模拟病灶的显示能力目的 以ACR-156模型评价DBT对乳腺模拟病灶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选用不同数量的有机玻璃衰减板和ACR-156模型组合模拟不同等效乳腺压迫厚度(19mm、28mm、37mm、47mm、55mm和65mm)。采用ComboHD模式、在自动曝光控制下对模型进行摄影。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CR)推荐的评分方法,三位评分者分别对ACR-156模型中的纤维条、微钙化点和肿块进行单独计分。采用Kendall’s W值评价不同评分者间的一致性,采用方差分析DBT、DBT合成的二维图像(合成2D)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图像中纤维条、微钙化点和肿块的评分,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结果(1)三位评分者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纤维条评分比较:DBT和FFDM在每个压迫厚度中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迫厚度为19mm、28mm、37mm和47mm时,合成2D和FFDM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迫厚度为55mm和65mm时,合成2D的评分均低于FFDM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微钙化点评分比较:DBT和FFDM在每个压迫厚度中的微钙化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迫厚度为19mm、28mm、37mm、47mm和55mm时,合成2D和FFDM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迫厚度为65mm时,合成2D的评分低于FFDM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肿块评分比较:压迫厚度为19mm和28mm时,DBT的评分高于FFDM和合成2D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迫厚度为37mm、47mm和55mm时,DBT、FFDM和合成2D的评分一致;压迫厚度为65mm时,DBT和FFDM的评分均高于合成2D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曝光控制下:(1)压迫厚度小时,DBT显示肿块的能力优于FFDM;随着压迫厚度增大,DBT显示肿块的能力与FFDM相仿。(2)各压迫厚度下DBT显示纤维条和微钙化点的能力与FFDM相仿。(3)压迫厚度小时,合成2D显示纤维条、微钙化点和肿块的能力与FFDM相仿,随着压迫厚度增大,合成2D显示纤维条、微钙化点和肿块的能力均不如FFDM。第二部分DBT对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目的评价DBT对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有病理证实且获取病理前均行DBT和FFDM检查的250例连续病例、共253个乳腺病灶。其中有212例患者、共212个乳腺病灶同时行超声(US)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对FFDM、DBT、DBT、US、DBT联合FFDM和DBT联合US进行独立诊断。将BI-RADS 1~3类定义为阴性,BI-RADS 4~5类定义为阳性。采用McNemar检验进行两种影像方法或组合间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影像方法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进行两者间比较,采用Kappa检验进行影像诊断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DBT和FFDM上乳腺癌范围测量值与病理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1)DBT、FFDM和两者联合的Kappa系数分别为0.783、0.664和0.789(P值均<0.001)。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90(0.884~0.925)、0.833(0.781~0.877)和0.890(0.844~0.925)。DBT、DBT联合FFDM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FFDM(P>0.05)。DBT、DBT联合FFDM的敏感度和符合率均高于FFDM(敏感度比较P=0.001,符合率比较P<0.001)。FFDM、DBT和两者联合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乳腺密度>50%组、年龄≤50岁组和未绝经组中,DBT、DBT联合FFDM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FFD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密度≤50%组、年龄>50岁组和已绝经组中,DBT、FFDM和两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BT和FFDM上乳腺癌范围的测量值与病理测量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和0.849(P均<0.001)。(4)DBT、US和两者联合的Kappa系数分别为0.761、0.774和0.761(P均<0.001)。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84(0.833-0.924)、0.876(0.824~0.917)和0.865(0.812~0.908)。ROC曲线下面积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乳腺密度>50%组,DBT和US的敏感度或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BT联合US的敏感度高于DBT、特异度低于DB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在乳腺密度≤50%组,DBT, US和两者联合的敏感度或特异度相仿。结论DBT对乳腺病变有临床诊断价值:(1)DBT在乳腺密度>50%组、年龄≤50岁组和未绝经组中的诊断效能优于FFDM。(2) DBT评价乳腺癌病变范围的能力优于FFDM。(3) DBT与US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相仿。(4)当乳腺密度>50%时,DBT联合US的诊断敏感度高于单独应用DBT,但是特异度低于单独应用DBT。第三部分DBT平均腺体剂量与乳腺密度及压迫厚度的关系目的探讨DBT平均腺体剂量(AGDDBT)与乳腺密度及压迫厚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收集在我院行DBT Combo模式(即DBT和FFDM分别对同一乳腺、在同一压迫厚度下进行摄影)双侧乳腺摄影的女性患者271例。分析共542幅DBT和542幅FFDM的单侧乳腺CC位影像资料(AGD、乳腺密度和压迫厚度)。乳腺密度按腺体所占百分比分为4类:<25%、25%~50%、 51%~75%和>75%。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两组间AGD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GDDBT和AAGD(AGDDBT减去AGDFFDM)分别与乳腺密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GDDBT和AAGD分别与压迫厚度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乳腺密度、压迫厚度对AGDDBT和AAGD的影响。结果(1)压迫厚度与AGDDBT呈正向较强相关(r=0.920,P<0.001),乳腺密度与AGDDBT呈正向较弱相关(r=0.263,P<0.001)。压迫厚度和乳腺密度分别是AGDDBT的独立影响因素(B压迫厚度=0.046,B乳腺密度=0.084,P<0.001)。压迫厚度对AGDDBT的影响比乳腺密度大(std B压迫厚度=0.94,std B乳腺密度=0.143)。(2)AAGD的范围为-2.35-1.23 mGy。压迫厚度与△AGD呈负向较弱相关(r=-0.287,P<0.001),乳腺密度与△AGD呈负向中等度相关(r=-0.616,P<0.001);乳腺密度和压迫厚度分别是△AGD的独立影响因素(B压迫厚度=-0.012,B乳腺密度=-0.219,P<0.001);乳腺密度对AAGD的影响比压迫厚度大(std B压迫厚度=-0.366,stdB乳腺密度=-0.580)。(3)在乳腺密度>75%并且压迫厚度为56~75mm和76~95mm时,AGDDBT均值低于AGDFFDM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密度为25%~50%并且压迫厚度为76~95 mm时,AGDDBT均值与AGDFFDM均值相仿(P>0.05)。在乳腺密度为51%~75%并且压迫厚度为56~75 mm时, AGDDBT均值与AGDFFDM均值相仿(P>0.05)。在其他乳腺密度和压迫厚度分层中(压迫厚度均≤95mm),AGDDBT均值高于AGDFFDM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乳腺密度和压迫厚度分别是AGDDBT的独立影响因素;AGDDBT与乳腺密度和压迫厚度呈正相关;压迫厚度对AGDDBT的影响更大。(2)乳腺密度和压迫厚度分别是△AGD的独立影响因素;△AGD与乳腺密度和压迫厚度呈负相关;乳腺密度对AAGD的影响更大。(3)本组数据显示,在乳腺密度>75%并且压迫厚度为56~95 mm时,AGDDBT均值低于AGDFFDM均值。在其他乳腺密度及压迫厚度分层(压迫厚度均≤95mm)中AGDDBT均值高于或等于AGDFFDM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