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钾肥料对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进行,包括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以济麦22为供试品种。依据硅酸钾肥料用量的不同设置4个试验处理,分别为CK(施复合肥50kg/667m2,不施硅酸钾肥料)、T1(施复合肥50kg/667m2与硅酸钾肥料3 kg/667m2)、T2(施复合肥50kg/667m2与硅酸钾肥料6kg/667m2)、T3(施复合肥50kg/667m2与硅酸钾肥料9 kg/667m2)。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比例,氮、磷、钾和硅的吸收与利用,土壤养分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如下:  1、硅酸钾肥料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硅酸钾肥料对小麦旗叶光合特征如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此外,硅酸钾肥料可延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维持较高水平的时间。而T3(施用量超过6kg/667m2)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性小于或显著小于T2的,这可能是因为T3降低了胞间CO2浓度,从而使气孔限制值增大,因此,T3的光合速率小于T2的是由于气孔导度降低所引起,而这与T3的气孔导度小于T2的试验结果一致。  2、硅酸钾肥料对小麦地上部光合产物生产的影响  硅酸钾肥料可改善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主要提高小麦生长前期的茎、叶干物质积累和光合产物分配比例,而对生长后期茎、叶干物质积累和光合产物分配比例则没有显著影响,但促进后期穗部干物质积累和光合产物分配比例,T2的效果最显著。另外,硅酸钾肥料施用量超过6kg/667m2会有损后期茎部、叶片及穗部干物质的积累,易引起小麦营养器官的提前衰老。因此,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在适宜的硅酸钾肥料施用量下,表现出最优,尤其是不适宜的硅酸钾肥料施用量将不利于籽粒形成期物质在穗部的优先分配。  3、硅酸钾肥料对小麦营养元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硅酸钾肥料对小麦生长前期根系、茎部和叶片氮素、磷素、钾素和硅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这利于生长前期有充足的氮素、磷素、钾素和硅在源器官的临时贮藏;对生长后期根系、茎部和叶片氮素、磷素、钾素和硅的影响效果不同,致使氮、磷、钾、硅的生产效率不同。  4、硅酸钾肥料对小麦旗叶衰老指标的影响  硅酸钾肥料可提高小麦旗叶SOD和POD活性,使旗叶的MDA含量下降,尤其对生长后期维持相对较高的SOD和POD活性,以及低含量的MDA有明显的效果,处理T2更有益于小麦衰老的延缓。  5、硅酸钾肥料对土壤养分及硅含量的影响  硅酸钾肥料对小麦的土壤水分含量、土壤pH、碱解氮、土壤全硅、有效硅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其中,T1和T2对土壤水分含量提高效果较显著;T2和T3提对土壤pH的提高效果显著;T1和T3使土壤碱解氮含量升高的效果较明显。另外,不同处理对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有不同的效果:T1和T2对大多数时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T3则显著降低了小麦生育期内的土壤速效磷含量;T1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CK的,T2和T3的均大于CK的,且在开花期至成熟期显著大于CK。各时期土壤全硅和有效硅含量与硅酸钾肥料用量成正相关。  6、硅酸钾肥料对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硅酸钾肥料在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出粉率、面团拉伸能量、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例以及降低软化度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对降低吸水率、缩短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提高延伸度方面的影响较小。综合各处理的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可得, T1和T2对改善小麦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的效果较好,尤其是T1在粉质特性的改善作用突出,T2在改善拉伸特性突出。  硅酸钾肥料使小麦产量增加是通过提高小麦穗数和千粒重来实现的,且千粒重的增加对产量提高的贡献更大。另外,硅酸钾肥料施用量超过6kg/667m2时,会抑制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的继续增加,这是造成T3产量较T2低的重要原因。综合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可得,T2对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改善效果最显著,其次为T1。  综上所述,就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硅酸钾肥料6kg/667m2和复合肥50kg/667m2的T2对小麦相关指标的综合影响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本研究于2006~2008年利用已筛选出的α-淀粉酶活性差异大的小麦品种扬麦16和豫麦34进行杂交创建的P1、P2、F1、F2、B1、B26个不同世代群体,进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并对测定α-淀粉酶活性常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根据试验结果运用联合尺度对α-淀粉酶遗传模型进行检验;在特定的遗传模型下按照NCⅡ选用了5个强筋和4个弱筋类型冬小麦品种遗传交配设计测定了糊化参数、淀粉及组分含量、蛋白质含量
在诱抗剂HI能够提高水稻R6耐盐能力的基础上,本实验针对水稻R6诱导耐盐相关基因P450作为研究的目标基因,通过“功能基因扩增多态性”(FGAP)标记方法,分析基因组DNA与转录后基因
大豆[Glycine max(L.) Merr.]原产于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蛋白与食用植物油的来源。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该区域内大豆种植面积波动270万-750万hm2之间,占全国大豆面积的30%-60%;总产量200万-500多万t,占全国的30%-45%。该区域内冬小麦-夏大豆一年两熟制的种植体系是我国大豆生产的特色。河南省位于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腹地,南北跨度近四个纬度,在黄
按Griffing方法4,用6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配制了15个组合,对亲本及其杂交组合21个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和通径系数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 主要性状的表现规律。杂交
期刊
<正>人物:秋月大龙二舞者[当代。中秋夜。[山村,民宅。[院落内外,秋月凝眸望月,大龙踌躇徘徊;二舞者缓缓起舞。伴唱:月儿缺,月儿圆,秋月:(唱)多少凝望与孤单?伴唱:月儿缺,月
期刊
期刊
收获前穗发芽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小麦抗穗发芽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影响穗发芽的内在因素众多,涉及小麦的穗部特征、籽粒颜色、颖壳和种皮中的萌发抑制物、种
本文对49份四川小麦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同时,采用A-PAGE和SDS-PAGE技术,对供试材料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进行了检测。主要结果如下: 1.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大多为半矮杆或矮杆材料,千粒重普遍较高,平均49.11克,变幅为40.70~56.85克。小穗数变化范围为18.60~26.20个,平均为21.17个。穗粒数普遍表现较高,平均为67.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