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泾河位于黄河中游,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条重要河流。泾河流域面积约占黄土高原的1/10,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及自然特征,基本上在泾河流域都有所反映,可以说泾河流域就是黄土高原的一个缩影。它也是黄土高原的“湿岛”和下游关中平原的重要灌溉水源,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一座巨大的“基因库”和典型的农村景观生态区。但该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其成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粗沙来源区之一。因此,泾河流域景观生态的变化不仅对当地农业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还直接影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指数法、社会调查法、统计学方法,从流域、县域、村落三个尺度,对泾河流域景观格局特征、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整个流域角度来看,1986、1995、2000年三个时期景观结构变化不大,其特征为:草地和耕地均占有明显的优势。说明泾河流域的宏观景观格局在过去的10~20年间是稳定的,没有发生巨大的结构性改变。政策、城镇的扩张和人口增加是在流域尺度上影响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2.从各县景观组成和景观格局特征的空间分布可以发现,从泾河流域上游到下游,景观格局表现出了有规律地变化:景观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变得简单。景观聚集度和优势度也表现出了类似的规律,先从高到低,再由低到高,而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形状复杂度则刚好经历了相反的过程。说明流域上游和下游地区景观比中游地区的景观具有更高的聚集度和优势度,景观由形状简单的大斑块组成,并由少数类型主导,构成简单,景观破碎度也较低。地形和人口是影响泾河流域县域景观特征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3.景观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和平均形状指数均与耕地、城乡建设用地、草地和林地景观比例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说明景观类型的比例对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4.通过对所选择的典型区(三个县两个村)景观格局变化的分析显示,县域尺度上,相对于1986、1995时段,2000年以后是景观变化最频繁的时期,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表明,政府政策、市场需求、个人意愿和环境保护是县域尺度景观变化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应用参与式评估法对于两村(南庄村和史么村)景观变化的调查表明,自50年代以来,这两个村的景观一直都有大幅度的变化,尤其自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2000年以后)变化更是剧烈,政府政策是村落尺度景观变化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5.对典型区的研究还发现,农民作为土地的使用者与管理者,他们对土地利用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农民对目前的土地利用变化持积极的态度,他们的支持是驱使土地利用朝着改善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当地景观管理和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公众对景观的认知和态度,正确处理生态恢复与农民生计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景观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6.通过对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尺度上,景观格局的变化、景观格局形成的原因及机制是不一样的。在流域尺度和县域尺度上2000年以前,景观变化都不明显,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景观才开始发生大的变化,地形、地貌、政策和人口是影响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村落尺度景观从50年代以来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景观变化更是巨大,政策则是引起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说明对泾河流域景观变化情况调查和结果判定应视具体研究尺度确定,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