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二酮哌嗪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5-二酮哌嗪类化合物(2,5-Diketopiperazines,DKPs)的基本结构是由2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环二肽,DKPs是结构最小的环二肽,因其骨架具有稳定的六元环结构,且有2个氢键给体和2个氢键受体,提示着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可能是个重要的药效团,对它们的研究也为多肽化学方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5-二酮哌嗪类化合物首先从陆源性微生物中发现,此后,人们陆续地从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到。到目前为止,具有活性的DKPs在真菌、细菌、植物甚至动物来源中均有对其发现的报道。  2,5-二酮哌嗪类化合物比起多肽拥有物理化学上的优势:刚性环型骨架,同时拥有氢键给体和氢键受体结构,不容易蛋白质水解、能模拟多肽的药效团、能控制支链引入基团及其相应的立体化学构型等。这些优势赋予了2,5-二酮哌嗪类化合物新颖的结构,丰富的支链,及广泛的生物活性。  然而,正是由于这样的结构特征,2,5-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容易由于氢键的作用发生分子间氢键与π-π堆叠以致形成紧密的晶体堆积,从而让溶解性(特别是脂溶性)不佳。不少活性优异的先导化合物正是因为溶解性的问题被挡在临床应用的门外。而在N上引入保护基是缓解溶解性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2,5-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展示出上述种种让人欣喜期待的活性,但对其吸收、代谢及其活性机制等问题还欠缺全面的了解。所以,本实验旨在研究以二酮哌嗪为骨架进行活性基团的结构修饰,并讨论与各种生物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  本文提出了一锅法优化2,5-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路径,并以2,5-二酮哌嗪为骨架进行结构修饰,按照文中的合成路线在其两端分别引入相同或不同的,结构及极性(或电性)各异的单取代苯甲醛或多取代苯甲醛支链,并进行以下活性检测:抗肿瘤细胞活性检测(10个细胞系);抗炎症活性检测;抗菌活性检测;BMP-4蛋白活性检测;抗结核菌活性检测;抗流感病毒活性检测(H1N1& H3N2)以及抗EV71肠病毒,从而根据活性结果讨论探究DKPs和不同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并在活性筛选过后得出活性最优的组合。
其他文献
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董京泉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
裂缝性储层广泛分布,中外许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裂缝性储层进行过大量系统的研究。国内测井学领域对裂缝性储层的研究可追溯到五十年代,但真正进行系统研究与总结则从七十年代
学位
在杨虎城将军的资助下,王炳南少小出国,入德国柏林大学深造。他在马克思的故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洗礼。在雾都伦敦,王炳南与一位金发碧眼的德国姑娘倾心相爱后同结连理
该文以三角褐指藻、青岛大扁藻、盐藻为材料,结合生物活性氧理论,对丙溴磷作用下海洋微藻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期望对解释海洋中普遍存在的毒物兴奋效应和
学位
针对浅海潮波运动模拟研究中,处于关键地位的开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与海区内部大 量的观测资料的确定性的矛盾,该文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能融合实测资料和开边界条件的同化方法.为
内潮是层化海洋中独特的现象,它由正压潮通过粗糙地形时产生,其中部分正压潮能量转化为内潮能量。层化海洋在内潮生成后会产生垂向位移,并通过跨等密度面混合改变水团性质。印尼
该文部分研究内容是合作项目--亚热带典型海湾生态系统优化示范模式与生产力可持续性研究中的组成部分.该文利用切向超滤技术首次对大亚湾和南黄海中的纳米粒子进行了有效分
该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六种中上层鱼类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为评价这些鱼类的营养价值提供重要依据,这些依据对于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和能流的研究,水产养殖营养学的研究
海洋开发和利用的迅速发展,使得进入海洋的各种废弃物数量不断增加,海洋尤其是近海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海域环境质量日益恶化,这对海洋生物、水产资源和人体健康都产生了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