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古典小说。这部小说杰作,两个世纪以来,以其神奇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如醉如痴的忠实读者。许多人谈论,批注,考证,研究,评价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更多的人购藏,阅读并欣赏它的如诗般多指向的哲理与诗情。 由于《红楼梦》在国内文学史上的极高地位和巨大影响,这部小说问世不久,就有人把它翻译传播到国外。一百多年来,《红楼梦》已被陆续翻译成英,法,日,德等多国丈字。到现在已有二十多种全译本在国外流传。但我们却无法否认,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奇书”在国外并不像它在国内这样受欢迎。很少有外国人能真正读懂它。对《红楼梦》的研究,评价也仅限于少数的汉学家。而且,各国汉学家们对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认识也多有偏颇,甚至误解。可以说,《红楼梦》在世界丈学中的影响与其极高的艺术成就是极不相称的。这种状况为《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提出了极为迫切的课题。 以往的《红楼梦》翻译研究往往只限于具体的翻译技巧的探讨,最多是译作评析甚至是挑毛病,对译者的诘难。本文则试图从理论上找出问题的根源。造成《红楼梦》翻译传播不利的原因除了译者本身的主观因素,更重要的则是一些先在性的客观条件所致。本文试对此条件进行初步的,也许是肤浅的研究和探讨。 由于《红楼梦》的艺术含量极为丰富,本文无法对其进行全面讨论,只能选取一个最能体现其诗性艺术魅力的角度或方面,一个在《红楼梦》艺术价值中起重要作用的隐喻进行以点代面的典型性研究。 第一章首先提出问题,分析了《红楼梦》中隐喻翻译研究的必要性,随即对隐喻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隐喻在《红楼梦》中的功能,从而论证了对《红楼梦》中的隐喻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另外,第一章还概括性地陈述了本文拟以采取的研究方法,随即对经验性研究和先验性研究进行了区分,指出后者可导向翻译理论。 第二章对隐喻翻译的语言条件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语言结构使得那些利用汉语谐音,析字,藏词等手段而获得的隐喻无法在英语中得到同等功能的再现。从而引起《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的困难,甚至不可译性。 第三童讨论了隐喻翻译的文化条件。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得那些集中反映中国文化的隐喻;如典故中的隐喻,习语中的隐喻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从而。影响了翻译的效果。 第四章讨论了隐喻翻译的社会背景条件,指出,《红楼梦》这部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隐喻实际上描写了作者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悲剧和知识分子的信仰解体。由于目的语读者缺少解读此隐喻的必要背景知识;从而造成了《红楼梦》整体性隐喻的不可译困素。这也使得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大打折扣。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结论。隐喻在《红楼梦》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表现在小说语言的各个层面及整体文本上。对隐喻的翻译直接影响到整部小说的翻译效果。由于语言;文化和社会背景等先在性条件的影响,《红楼梦》中隐喻的可译性均受到相当程度的降低,最终导致了《红楼梦》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在翻译中的巨大流失。《红楼梦》中的隐喻的可译性建主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基础上,随着中国和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这种可译性将逐渐增强,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也将得到西方读者的认可。” 最后要指出的是,本文虽然只讨论《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但是,文中所提出的必要条件却具有普遍的意义。特别是其中的语言和社会条件;它们先在于所有的翻译实践,因而也对所有隐喻的翻译具有影响。这也是本文作者对自己所作研究的价值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