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挖掘机驾驶室操作界面及空间布局设计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用挖掘机通常在露天矿场运作,是庞大且较特殊的矿山用大型工程机械。在我国,虽然大型矿用挖掘机制造行业实力雄厚,生产制造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他们对大型矿用挖掘机的设计更重视性能和功能的实现,缺乏人机工程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导致矿用挖掘机操作员的工作环境简陋,舒适度降低,易于疲劳,安全隐患增加。矿用挖掘机驾驶室是操作员工作、休息和饮食的集成体,操作界面上的控制装置类型较多、布局复杂,控制面板上的控制元件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排布也不尽合理,给操作员的安全和有效操作带来不必要的隐患。除此之外,驾驶室的内部设施的造型简单,难以缓解操作员在工作中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疲劳。因此,为了改善矿用挖掘机驾驶室的设计现状,将人机工程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矿用挖掘机驾驶室操作界面和空间布局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以大型矿用挖掘机驾驶室设计现状为背景,以提高操作员操纵的舒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目的,以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WK-55大型矿用挖掘机的驾驶室为研究对象,采用人机工程学理论与方法,对其操作界面及驾驶室空间布局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操作界面和驾驶室布局的设计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于人机工程学对矿用挖掘机驾驶室中操作员的需求进行分析。利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观察的方式对操作员行为和装备任务执行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得到了操作员在矿用挖掘机驾驶室内工作和生活的具体需求和痛点,为矿用挖掘机操作界面和驾驶室布局的设计提供了明确的设计方向和必要的设计准备。(2)提出了一种GEM-AHP模块重要程度优化的矿用挖掘机操作界面的设计方法和优化设计方案。采用GEM-AHP优化法权重分析各个控制元件的操作频率和重要程度,采用模块重要程度分析控制面板的视觉注意程度和易操作程度,将通过分析处理的控制元件同控制面板一一匹配,得到较为客观和科学的操作界面布局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重新改进控制台和控制元件的造型,建立了操作界面设计方案的三维模型,并提供了基本尺寸参数作为参考。(3)提出了一种采用空间利用率和动线分析的矿用挖掘机驾驶室空间布局的设计方案。采用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对驾驶室的功能重新设定、对驾驶室的空间利用率和空间动线进行分析,得到驾驶室空间布局的初步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对驾驶室内部设施的造型再设计,建立了驾驶室空间布局设计方案的三维模型,并提供了基本尺寸参数作为参考。(4)对操作界面和驾驶室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价研究。一方面,采用人机工程学软件Jack对原方案和本文的设计方案在视野、可操作性和舒适度共3个角度进行客观评估;另一方面,采用专家多指标对比打分法对原方案和本文的设计方案进行主观评估,验证了本文的设计方案的优越性。改进设计后,操作界面和驾驶室空间布局的操作舒适性得到了明显提升,操作员的行为特性和认知特性得到了重视,整体方案更人性化。研究成果得到了企业设计部门的认可,为矿用挖掘机操作界面和驾驶室空间布局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科学便捷的设计思路。
其他文献
大采高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法相比放顶煤法,具有回收率高、效率高、通风断面大等优点,在厚煤层开采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随着采高的加大,顶板管理难度显著提升,成为大采高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应用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开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李村煤矿1301首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煤层顶板覆岩结构、来压步距、压力影响范围、支
为研究特厚煤层沿空掘巷支护参数,本文以塔山矿8204-2工作面5204-2巷煤柱变化区段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现场测试及效果检验等方法相结合,在对巷道围岩破坏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相邻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的分布曲线以及塑性区域的宽度,分析不同煤柱宽度条件下侧向支承压力对巷道支护产生的影响;通过计算工作面走向支承应力的曲线分布情况,对回采期间巷道支护受工作面采动影响的范围及峰值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取走某一部分煤体后,产生的地下空洞就是采空区。采空区的存在,会导致煤矿开采条件恶化,致使相邻采矿区域的煤体及巷道发生形变,发生垮落、冒顶等事故,更为担心的是,采空区突然发生垮塌产生的高速气流和冲击波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这些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预留合理宽度值的采空区支护煤柱,以及对采空区支护煤柱进行合理有效的人工支护,并辅以合理的煤柱矿压检测预警机
煤炭智能化建设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智能化的进程,液压支架作为综采工作面的核心设备之一,对于综采工作面装备的协同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推进,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已成为常态配置,支架跟随预设程序进行自主动作,在复杂底板、矿压等未知环境因素作用下,支架自动跟机移架可能会由于自身重心不稳,与周围支架发生咬架、挤架等一系列意外问题,干扰着支架群的正常支护任务,严重时威胁工人生命。因此
矿井提升机承担着人员、设备及矿产的提升及运输任务,其对矿井生产安全及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井下采煤深度的不断增大,对提升速度及装置设备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将影响提升系统在紧急制动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及制动性能。提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因存在滞后性、惯性冲击及钢丝绳柔性而对制动过程有明显影响;目前提升机的恒减速制动系统中多数通过压力传感器与电液比例换向阀形成闭环以控制压力,当压力传感器故障时,制动压力将不
随着我国能源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浅层资源的日渐紧张,向深部资源勘探和开发已经成为了我国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矿井提升系统的建设成为了深部资源开采和运输的重要桥梁,将地下与地面连通起来,使得井下深部资源变得“透明”。矿井提升系统承担着深部资源、地下与地面工作人员和工作设备等的运输任务,提升钢丝绳则是矿井提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提升系统驱动部分与提升容器的关键纽带。因此,针对不同工况、
煤炭目前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矿生产的安全和效率备受重视。综采工作面是煤炭开采第一生产现场,工作面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和开采效率。工作面智能化可以实现井下无人化或少人化,避免人员安全事故。工作面智能化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三机”即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和采煤机的自动的协同作业。而确保工作面的直线度,可以减小采煤机受到的截割阻力,降低刮板输送机推移时所受到的阻力,从而保证工作面的安全与高
随着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无人化的提出,煤矿设备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目前煤矿行业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液压支架作为综采工作面中重要的支护设备,其姿态感知与控制方法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建立了液压支架的姿态模型,并通过液压支架虚拟样机验证所建姿态模型的正确性。以顶梁姿态角为例,研究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顶梁姿态角解算方法以及液压支架姿态短时预测方法。最后对顶梁俯仰角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总结如下:(1)
本论文以云冈矿81043综采工作面切顶卸压无煤柱开采技术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矿用链臂锯切顶机在无煤柱开采切顶卸压中应用的独特优势,切顶成巷后的现场观测及围岩压力数据表明留巷效果良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81043工作面位置、相邻、井田上下关系、顶底板岩性等主要影响因素,引进KLJ7矿用链臂锯切顶机作为无煤柱开采切顶方案;(2)针对链臂锯切顶卸压方案,设计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飞速发展,井下采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日益提高。掘进机作为井下重要的掘进设备,其面临的工作环境恶劣。尤其在截割岩壁时,掘进机因受到强烈的冲击载荷会产生剧烈的振动。而剧烈的振动会造成掘进机关键部件受损,进而导致掘进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下降,而且还对生产效率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掘进机各关键部件的振动特性及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掘进机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并对其进行优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