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子晶体动态微腔的光操控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l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几十年,信息产业搭上电子工业的快车,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如今,电子信息产业的继续发展因“电子瓶颈”而受限,亟需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转向以光子作为新的信息载体的方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在诸如光信号处理或是光-物质相互作用等光的应用上,对光子流的任意控制至关重要,包括对信号光子的捕获,存储以及将其传递到指定的位置,就像我们使用光镊对微粒所能做的一样。为了实现光子的捕获和存储,基于光子晶体的超高Q值微腔是一个好的选择。但问题是,超高Q值意味着只有时域持续时间与微腔的光子寿命相当或是更长的光脉冲才能有效地耦合进去,这使得基于超高Q值微腔的光子器件的响应速度通常很慢,操作带宽也很窄。为了打破这一限制,就需要动态调整微腔和波导之间的耦合强度。但现有的动态调整方法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或是模态体积较大的同时还存在许多多余的谐振模式,或是要求严格的动态相位匹配条件,又或是需要超高速的周期性折射率调制。除此之外,这些方法并不能将所捕获的光子移动到指定的位置,也就不能实现对光子任意控制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的这些方法的不足,本论文从一块二维平板光子晶体上的W1波导结构出发,首先研究了光子晶体波导区域介电材料的折射率减小对能带结构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通过波导上两个局部折射率减小区域形成一个超高Q值“类势垒”微腔的方法,并通过FDTD仿真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我们基于这种“类势垒”微腔,通过动态折射率调制的方法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光操控方法。这种光操控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在任意时间、在波导上任意位置捕获、存储经过的信号光;可以移动存储在微腔中的信号光子到波导上任意位置;可以释放存储在微腔中的信号光子,并且可以使得释放的信号光沿指定的方向从波导输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波导区域折射率增大对能带结构的影响的研究,我们又提出了一种利用波导上一个超高Q值“类势阱”动态微腔来实现的光操控。这种光操控方法同样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捕获并以很长的光子寿命(超过10ns,对应Q值超过10~7)存储信号光,并且同样可以移动微腔中存储的光子。我们对捕获和存储过程中伴随着的显著的光谱带宽压缩和动态波长转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潜在的物理机制;对移动过程中过高的移动速度可能造成腔内能量泄露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在我国A股市场,出于监管要求的原因,即新股发行定价窗口指导,目前1新股发行价格参考所处行业静态平均市盈率的23倍或者根据每股净资产进行定价,但结果往往表现为发行价格偏低,即二级市场错误定价。在证监会取消申购预先缴款政策之后,新股表现出巨大的稀缺性,但极低的中签率又使得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打新行为难以获取可观的一、二级市场价差收益。在2013年12月证监会实施上市首日限价制度之后,市场为新股定价的效率受
学位
学位
学位
高校美育工作应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以笔者所在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美育课程群为例,结合国情与校情对课程特色进行定位,从而使黄河文化成为美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抓手,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基于拉曼光谱的在线检测技术由于其良好的实时性、非破坏性、安装方便等优点在聚合物加工领域定量检测方面受到诸多关注。然而对于聚合物共混体系而言,不同组分的拉曼光谱特征峰可能会相互重叠,并且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更会导致光谱信号偏离线性叠加,出现非线性变化,增加定量建模分析的难度。传统的软建模方法需要大量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否则难以保证模型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光谱解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芳香化合物资源,它由三种苯丙烷单元组成,在生产芳香化合物并制备精细化学品和高值燃料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由于木质素复杂的化学结构以及化学惰性,令其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而催化解聚木质素被认为是实现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制备一种廉价、高效且稳定性好的金属催化剂对于降解木质素制备单酚类化合物,进而对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碳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收入分配是衡量高质量发展中“共享发展”的重要指标,劳动收入份额作为收入分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会对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具有特殊性,因此产业结构变迁被认为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主要原因。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原因可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视角进行分析,因此,本文从消费偏好升级和技
荧光技术以其高灵敏性、高特异性、响应快速、操作简便等优势成为探索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已经成功应用于荧光传感、生物成像、临床检验等各个领域。传统有机荧光探针通常无法避免聚集诱导淬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现象的产生,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水相及生理环境下的应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概念的提出打破了ACQ
苯丙乳胶漆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用作内墙涂料,而墙面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对苯丙乳胶漆进行抗菌改性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苯丙乳胶漆的抗菌改性主要以添加非反应型的无机抗菌剂、有机小分子抗菌剂和高分子抗菌剂为主,其中,前两种抗菌剂存在着溶出效应,影响抗菌持久性,高分子抗菌剂虽不存在着溶出效应,但其往往不易迁移到材料表面发挥抗菌作